要去撼動產業,改造企業,獲致戰果,需要的是 大膽突圍的「大想法」,還是具體穩健的「平實想法」? 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任教的史密特(Bernd H. Schmitt) 結合多年擔任企業顧問的實務經驗,與深入的研究, 寫出《大想法策略》一書,鼓吹以突破性的戰略, 顛覆競爭規則,跨界思考,大膽創新。
有些執行長迫於資本市場強大壓力,把焦點完全放在股東身上,以致與員工疏離。另一些執行長則太看重公司的傳承,以致流於自滿。但有些領導者免於這些失誤,打造向心力高、績效也高(HCHP)的公司。HCHP公司的執行長有幾項共通特質:首先,態度開放,毫不掩飾事實,取得組織的信任。其次,與員工深入往來,彼此的互動直接而親近。第三,動員手下員工針對一項焦點方案,全力集中在僅僅一、兩項對策上。第四,致力培養公司的集體領導能力。
擁有非凡創意的人才,就像千里馬一樣, 如果遇不到識才的伯樂,往往會懷才不遇,無法發揮。 企業若要永續發展,就必須像伯樂一樣, 才能擁有能創造價值的人才。發掘、培養, 進而讓人才充分揮灑創意,成了企業勝出的重要關鍵。
過去的工業時代,強調高效率的執行力, 短期成效可能完美無缺,卻無法保證永續成功。 現在的知識經濟時代,提出「執行即學習」的做法,如何激勵知識工作者, 使他們能日復一日解決突如其來的問題,成了領導人的大挑戰。
事業有成的你,卻在眾人的掌聲中, 發現自己不快樂,甚至覺得入錯了行,因而備感挫折。 為什麼擁有高階、高薪、高收入的領導人,卻高興不起來? 這是因為成就感不是突破別人設定的目標, 而是跨越你為自己設下的欄柵。
馬亨達集團(M&M)是印度歷史悠久的家族企業, 身為家族的第三代後裔,阿南德.馬亨達擔任執行長這十幾年來, 逐漸以非傳統的方式,把馬亨達集團從原本限於國內市場的全國大企業,變成跨越國家和地域的全球企業。
員工士氣愈高昂,表現就愈好,公司績效也會水漲船高。 因此,如何驅策員工努力工作,就成了領導人的重要課題。 本文提出獲取、連結、理解、防衛四大驅力,提醒領導人善用四種管理工具,有效激勵員工,提升公司獲利。
企業大張旗鼓打造全球化版圖時,財務管理顯得有些細瑣,大格局的領導人似乎不該注意這些小事。其實不然。 試想:如果沒有財務基礎,企業有什麼「本錢」全球化?又如果沒有財務上的收益,如何彰顯全球化後贏得的價值?
本文兩位作者都是人人艷羨的哈佛企管碩士。 現在,一位是暢銷書《記得你是誰》(Remember Who You Are)的作者戴西.道林,一位是萬事達卡管理與領導力開發副總裁馬修.布瑞斐德。 當年,兩人都放棄策略顧問、投資銀行家等高收入的職業生涯,而選擇投入人力資源工作,他們在本文說明了,為何人力資源工作即將成為大熱門。
我們都曾經懷著愧疚的心情在享樂,平常作的決定,也往往受到內心深處的某種感覺左右:如果多工作、少玩樂,買必需品、不買奢侈品,多存錢、不要一時衝動亂花錢,才有美好的長遠未來。但是,這樣我們就會更快樂嗎?
意氣風發的經營者,總以為自己全盤掌握產業脈動,往往不肯承認市場的風向球已經轉向,當然更不可能迅速變革。由於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永遠無法跟上消費者多變的需求,最後只能眼見業績大幅滑落,公司也因此重創。
今天,愈來愈多公司投入能滿足消費者「我應有」(“should” self)這份欲望的行業,像是健身房、天然食品商店,以及販賣健康、營養、教育、提神類產品與服務的供應商。這類行業提供的,是我們認為自己應該消費的商品或服務。
白領公司的經理人,可以向近海鑽油平台上的壯漢和粗工學些什麼?有件事不妨學學:不強調男子氣概的行為,也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這是我們在研究兩座鑽油平台上的生活後,得到的重要發現。長達19個月的研究期間,我們花了好幾個星期和近海工人一起生活、吃飯、工作。
多元化團隊很容易運作失靈,因為團隊成員彼此間的差異雖然能夠促進創造力和高績效,但也會製造溝通障礙。建立團隊的傳統做法不太適合這種團體,因為傳統做法用來營造凝聚力的方法只有一套,沒有體認到團隊成員各不相同的強項和弱點,也沒有考慮如何結合這些強弱點,使整體大於個體的總和。企業若要改善這種情況,可以借助360度回饋(360-degree feedback)。
董事彼此溝通良好,企業董事會才運作得好。其實,最近許多醜聞,正是董事會緘默不語造成的。為了更清楚了解,董事會中的互動情況如何妨礙董事們分享資訊和暢所欲言,我觀察了美國五家股票公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每一家都連續兩次列席觀察董事會開會的情形,並和董事個別面談。
大公司擅長在各自為政的單位內進行創新,但在結合各部門的創造活力,共同打造新事業方面,能力卻奇差無比。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潔西卡.柯恩(Jessica Cohen)問過一個問題:時代華納(Time Warner)坐擁華納音樂(WarnerMusic)和美國線上(AOL)兩家公司,為何沒能創造像iTunes那樣的事業?我們相信,問題出在結構上。各事業單位間會存在界線,正是因為這些界線創造了高效率的結構,來執行策略。但只顧自己單位的運作和拚命追求效率,結果犧牲了跨部門的合作,造成有些創新機會不是執行不良,就是根本未受注意。
哈佛商學院正邁進第二個世紀,我們請商學院的商業史講座教授傑佛瑞.瓊斯(Geoffrey Jones)一面眺望未來,一面回顧過去,觀察此時此刻的全球商務。瓊斯質疑世界扁平化的說法,在本文中,他設想從一百年 後來看世界,仍對我們身處的現狀抱持著希望。他的談話摘要如下:
公司發放獎金的目的之一,是讓受獎員工高興。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員工如何花用那筆獎金,才是影響他們快樂程度的關鍵。我們發現,人們花錢買新衣服、電視機、iPod音樂播放器等東西時,並不會真的覺得更快樂。但他們若是把意外得到的獎金分送一部分給別人,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自己往往會更快樂。
不斷修練自我,因為自知不完美。 行為經濟學家用不同眼光去理解人的行為,發現人不理性, 易受環境左右。因此要自覺,不斷檢討、改進。 行為經濟學家艾瑞利(Dan Ariely)所著的《誰說人是理性的》 (Predictably Irrational )一書,近來在美國、台灣廣受歡迎。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在美國紐約 當面深度訪問艾瑞里,談到個人、企業、群體如何 面對自己不理性的事實,如何可以因而追求更理想的未來。
面對高度競爭的21世紀,具有策略功能的 「新人資」應運而生,成為企業向上提升的重要關鍵。 中央大學教授林文政表示,企業應根據人才管理文化, 訂出人力規畫策略目標,依據目標循序漸進展開 人才管理、訓練發展及接班人計畫。
不論您身處何處,全球經濟已明顯地進入另一個動盪世代。企業與老百姓對大環境的不確定感,也自然四處流竄。 不論過去如何輝煌,此時總不免想到一己的有限。重新檢視自我,思索如何有效維持自己的競爭力,自然又成了每個人、每個組織的要務之一。
三十年前,鎖定嬰兒潮世代需求, 提伯.費雪成功打造家具連鎖店;三十年後,他創辦 才幾年的TF's NextStage,24家門市的銷售業績卻大幅下滑。 所有市場調查都顯示,TF's NextStage 門市不可能錯失目標。 如果真是如此,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