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從古至今流傳著各樣的故事與傳說,時代的轉變連帶也改變了說故事的形式,但唯一不變的就是:真誠的故事,總能勾起人們內心的感動。
「逆向創新」與「破壞式創新」都會對現有企業構成威脅,但兩種概念是否相等?簡單回答:有些逆向創新也屬於破壞式創新,但並非全部。逆向創新主要出現於三種情境,富裕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收入落差、基礎設施落差、永續性落差,但只有其中一種可能屬於破壞式創新。
工作的樣貌在未來會有極大的改變,包括在辦公室上班變成遠距工作、零工經濟興起代替全職員工、科技進展改變人們發想創意的方式等。《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製作了「工作新世界」系列報導,探討高階主管如何看待未來的工作,以及如何做好準備以因應這樣的變化。本系列訪談過的對象包括微軟(Microsoft)執行長薩帝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百事公司(PepsiCo)前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等。本篇採訪太陽馬戲團,這個在疫情期間營運幾近停擺的表演娛樂企業,如何因應驟變的市場環境?
疫情衝擊、地緣政治複雜、氣候異常等問題,似乎在漸漸消弭「全球化」的浪潮。早在十年前,就有專家預測區域化的貿易活動會捲土重來,如今世界各大經濟體也開始考慮,甚至著手進行供應鏈重組,不禁令領導人思考:我是否該立即應對貿易活動徹底區域化的到來?本文提供一些數據分析,讓領導人在決策時有更多的參考指標。
古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表達將士在遠征的第一線應有足夠的自主權,及時分析戰情調整策略,在某種程度上不受君王掌控。商場如戰場,拓展全球業務的領導人,與海外事業團隊的負責人之間,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過度掌控,怕延宕時機、阻礙效率;若過度放鬆,又擔心他們與母公司脫鉤,帶來品管問題、制度問題等等。在放與不放之間,領導人拿捏的界線何在?
如果你低頭看衣服拉鍊的背面,很可能會看到三個小小的字母「YKK」;這三個字母幾乎就是所有服飾拉鍊的代名詞。這個從日本走向世界的「拉鍊大王」,成立於1934年,每年大約生產100億條拉鍊。除了靈活因應顧客需求、專注於品質,並運用敏捷的供應鏈等因素,YKK之所以能保持市場領導地位,並發展長達88年,還有什麼特殊的長青祕訣?
對於跨國進行數位產品及服務貿易的企業來說,網路安全問題是極為重要的事項,因為這攸關你是否能進入他國市場;尤其眼下地緣政治複雜,有風險的數位產品,會被視為網路戰爭的一環,輕則無法進入市場,重則被捲入政治風暴而影響商譽。企業領導人應注意,若要進行跨國的數位服務,應注意那些事項;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選擇積極採取措施,為自己爭取進入他國市場的機會。
多年來,哈佛商學院教授采黛爾.尼利(Tsedal Neeley)一直專注在兩個基本的企業要務上:如何邁向全球化,如何變成真正數位化。最近,她確立了自己在新工作場所細節層面的專家地位,也就是關於如何招募和留住人才,如何在混合工作模式的世界中協作,以及如何思考辦公室的新角色。
中國早就甩開生產廉價產品的「山寨國」名聲,逐漸走向科技大國的地位,尤其在人工智慧研究的領域,發展速度正在急速逼近目前仍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但作者分析,雖然這樣的「中國速度」令人吃驚,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推動中國高速發展人工智慧的種種因素,其實也是一把雙面刃,可能會在某種層面上,變成阻礙發展的高牆。
美國的軟體公司,在21世紀可說是所向披靡,然而,離開美國,橫跨大西洋進軍歐陸,卻大多慘遭失敗。對這些科技公司來說,以歐洲市場為邁向跨國企業的第一步,是個很好的選擇,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在美國成功的企業,一到歐洲就失手?本文作者歸納出四大要點,即使你不是美國企業,但想進軍國際,一樣可做為參考。
國際企業在當地國也要有落地生根的思維,與在地政府、員工、供應鏈良性互動,才能成長茁壯。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