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網紅如何轉型為商人與企業,以及企業如何有效利用網紅影響力?
企業努力創新,但多半失敗收場。主要原因就在於企業採取的兩極化做法:由內部進行漸進式創新,或是從外部收購破壞式創新。本文建議企業採取中庸之道,即「成長驅動器模式」,並以醫療產業、影視產業、國防產業為例,說明它的潛力。
新創公司如何有效提升存活率,最終促進成長?有一個存續數百年的方法:科學。創業者必須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提出假設、測試假設、然後改進假設、再測試假設。透過這種方法,創業者可以找出確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帶領公司邁向成功。
領導者每天都面對許多決策,而Google創投團隊(Google Ventures,以下簡稱GV)打造「SPRINT衝刺計畫」,用5天5步驟工作流程,藉由設計、建立原型和邀請顧客實地測試構想,在5天內就能解決各種商業難題。本文以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評估是否開設線上商店為案例,看看實際走過衝刺計畫的藍瓶團隊,最後怎麼抉擇?
美國軍工巨擘雷神技術公司(RTX)前身為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從微波爐發明,到阿姆斯壯登月直播,雷神公司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百年來,其以核心競爭力為主的思考策略,值得台灣企業反思。
你銷售的是非典型的產品嗎?比方手工藝品、客製化產品、獨一無二的創意產品。想推銷你非傳統的價值主張,可以採取三種說故事的策略,吸引消費者對你的商品產生共鳴:(1)使用抽象而非具體的描述;(2)擬定清潔連貫的說詞與故事;(3)建立與大眾熟悉的背景之間的連結。
孟加拉人口1億7,000萬,經濟成長飛快,但醫療品質低落,烏龍事件頻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美國出生長大、研讀法律與國際發展的孟加拉人辛哈,決心回到孟加拉,打造一個旗艦級的醫療中心,並從文化與價值觀著手,提供一個值得信任的醫療服務。
新創公司Fermento推出居家釀酒器,雖在疫情期間銷量激增,但營運資金即將見底,兩位創辦人急需更多挹注。國內家電大廠方舟計畫直接收購團隊,但創辦人可能會喪失主導權;美國的新創公司Alchemist則有意進行策略投資,但有團隊被撤換的風險,目前也僅是協商階段。兩位創辦人對於未來的選擇出現分歧,Fermento的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名人代言是傳統的獲利方式,但如今社群媒體當道,名人透過網紅效應推出自創品牌,可獲取更大利潤;但這不僅是把知名度與產品綑綁即可,還須摸清與消費者/追隨者互動的門道。
新創事業要成功,本期《哈佛商業評論》封面故事〈培育創新的關鍵角色〉強調,還需要「中間人」這樣的關鍵角色。台灣也有不少扮演「中間人」角色的組織,陪伴新創企業通過創業之旅。FunNow與律果科技,如何受到「中間人」協助,取得初步成功?
從萌生構想到產品問世,再到發現穩定的營利模式,外加多方利害關係人參與──「創新」是漫長而複雜的旅程。許多創業家半途折戟,無法突破過程中的種種難關,該怎麼辦?當創新是一個精心策畫的過程,本期《哈佛商業評論》封面故事〈培育創新的關鍵角色〉提到,「中間人」(intermediary)就是關鍵。這個角色究竟可以給予何種奧援?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