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族下一棒無力接班,萬豪(Marriot)掌門人如何忍痛抉擇,讓企業跨越百年?
創業看的是時機,而非時間。哪怕已是中年,謝詠芬仍滿懷信念創立閎康科技,靠著「幫半導體做體檢」創出一片天。
【#74-1】談到「創業」,人們普遍會將「年輕」與此劃上等號,因為目前我們印象中最成功的創業家,舉凡比爾.蓋茲、史帝夫.賈伯斯、馬克.祖克伯等,都是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創立公司。
本集來賓: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
【#72-4】企業可以從太空活動中創造價值?雖然聽起來很像天方夜譚,但這已經不是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而是經營當前商業模式的現在進行式。
【#72-3】很多人並不清楚太空科技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可以如何與各行各業產生連結;我們的想像力因此被限制,也侷限了我們引用它的能力。
新創事業究竟應該登記為營利或非營利事業?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謝英哲長期研究台灣的社會創新與創業,本文將結合台灣政策環境,為台灣創業家提供更寬廣的思路。
新創事業的創辦人通常會尋求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協助,但創投工作室是另一種選擇。創投工作室並非資助現有的新創企業,而是育成或合作伙伴的構想,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和早期顧客,再招募創始人來經營和擴展業務。本文解釋了創投工作室的運作方式、吸引力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許多數位使用者都愛用的線上設計平台Canva,是由梅蘭妮.柏金斯(Melanie Perkins)與其他兩位合夥人在2012年創辦。本篇截取自梅蘭妮在Podcast節目「規模大師」(Masters of Scale)上,接受節目主持人、LinkedIn創辦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採訪的內容整理。(首圖取自Village Global/flickr)
矽谷銀行忽然倒閉,引起金融界陣陣漣漪。攻訐之詞有之,嘲笑之詞亦有之。但不可否認地,它過去40年來一直都是大力支持新創公司的銀行。本文回顧矽谷銀行如何協助新創公司與創投公司,為科技業的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面對科技新創公司來勢洶洶的破壞,老字號企業總是慢了半拍,只能束手無策嗎?有一個方式,能夠結合既有公司的雄厚資源與新創公司的數位能力,值得領導人參考。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ONAL PURPOSE AND VALU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