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局勢瞬息萬變,從貿易戰到AI革命,企業領導人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不確定性。但在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我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在混沌中領導的核心能力?本期「哈佛新思維」聚焦不確定年代的領導力,精選5篇文章,從決策勇氣到團隊激勵,帶您掌握關鍵領導技能,在變局中重新找回方向與主導權。
領導人的職責之一就是傳達壞消息,但從裁員到終止專案,都可能重創士氣。史丹福教授羅伯.蘇頓(Robert Sutton)強調,優秀領導人應提升可預測性、加強理解、賦予掌控力並展現同情心,以減輕員工焦慮。在AI重塑工作、經濟不確定性升高的今日,這套溝通框架比以往更關鍵。
許多主管在不知不覺中採用錯誤的領導方式,不僅削弱員工的敬業程度,甚至影響整個組織的長期發展。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敬業員工已成為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本文分享主管如何運用四大「領導魔法」,讓員工像追劇一樣愛上工作,不再將工作視為責任,而是投入熱情、打造充滿活力的高效團隊。
全球政經局勢震盪,多數企業選擇保守觀望。但研究顯示,真正在逆勢中成長的企業,都有共通點——勇於在危機中下注未來。領導人若具備「行動的膽識」,就能搶下關鍵勝機。
皮亞諾(Renzo Piano)出生於熱那亞(Genoan)的建築世家,他曾經(小小)叛逆離家到佛羅倫斯(Florence)和米蘭(Milan)學習建築。1971年,他與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在倫敦開設公司,很快獲得一項眾所矚目的委託案:設計巴黎的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1981年,皮亞諾創立自己的「建築工作室」,並在隨後數十年完成大阪關西國際機場(Kansai airport)、倫敦碎片大廈(Shard)和紐約惠特尼博物館(Whitney Museum)等著名建案。如今,快要90歲的他仍全職工作。
面對關稅、匯率與AI新技術的顛覆性浪潮,企業正面對一場充滿挑戰的「雙重變局」。在2025年《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中,商管學界、高科技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領袖同台剖析現況。要在動盪時代中執行「雙軌轉型」,企業應具有哪些認知與準備?在本日跨界座談中,與談人包括政大商學院學術副院長戚務君、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以及霹靂國際多媒體集團總經理黃亮勛等企業界與學界精英,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親自主持下,現場激盪出許多獨到觀點與經驗分享。
AI浪潮與川普關稅政策推動全球進入「大解凍」時代,企業該如何突圍?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主辦的2025 HBR管理年會,邀請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教授史考特.安東尼(Scott D. Anthony),分享「雙軌轉型」策略,協助領導者在動盪中抓住新機會。
AI浪潮與川普回任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企業領袖該如何抉擇?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主辦的2025 HBR管理年會,特邀HBR英文版總主筆殷阿笛(Adi Ignatius),提出攻守並進的轉型策略,協助台灣企業在危機中找到成長契機。
王品集團曾因食安風暴陷入低谷,營收與形象全面重挫。陳正輝接班後,靠著小步快跑的改革與貼近市場的策略,10年間讓王品重返榮耀,營收從160億提升至220億,每股盈餘更成長30倍。這位幕後操盤手究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在過去,提升效率是主管最關注的事項之一,但隨著各種自動化與AI工具普及,領導者需要將關注焦點轉移到員工本身。當科技已經改變工作的型態,職場中是否存有人性的溫度,便是關鍵。
在變動與不確定的時刻,企業領導人往往猶豫不決,不敢大膽行動。然而,也往往是勇者才會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哈佛商學院教授的研究指出,勇氣可以後天習得。他以豐富的商業案例說明,企業領導人只要採取5大策略,就可以大膽前行,開創新局。
PSYCHOLOG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