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re You as a Leader?
規則在變、科技在進步,世界也從2D轉變為3D。CEO們是否已經準備好應對未來的挑戰?(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 黃志芳)
生成式AI不僅可以參與文書工作,也能協助經理人思考與決策。若想要將AI真正變成有價值的「智囊」,關鍵在於善用「共同思考」(co-thinking)方法,結合AI的分析優勢與人類的創意與判斷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企業如何才能維持低成本?為什麼業界就是有些公司比其他公司的成本還低?本文指出,低成本並非來自低薪、低投資,而是來自兩大因素:領導力、組織、企業文化,以及營運系統的設計和執行。本文最後也提供3個問題,協助領導人評估公司能否成為低成本的非凡企業。
【S2#EP15-3】本集來賓:台灣必勝客總經理 梁家俊
創新重要,但創新難尋。企業領導人與創業者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苦苦追尋創新,卻又時常失敗作收。本文建議從現有構想著手,依照3大步驟與4項最佳實務,就能精煉出新穎的構想。正如福特所言:「我沒有發明新的東西,我不過是把其他人發現的東西組合起來而已。」
儘管中國市場近年面臨諸多挑戰,對於全球企業來說依然不可忽視,那該如何應對?不妨先觀察兩大關鍵因素——北京的策略優先要務,以及商業營運的全球政治敏感性,據此將行業劃分為四大類型,再依據自身所在的象限,尋求相應策略。例如,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產業則屬於「低優先策略」與「低敏感」範疇,在此領域,企業可聚焦於靈活創新與本地化策略,以抓住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
「不是我霸凌他,是他抗壓性不足。」「我們公司沒有霸凌問題,那只是主管的個別行為。」請注意,這些可能都是你對於霸凌的迷思。當AI逐漸改變工作模式,人類的價值愈發重要,管理階層也要將「怎麼對待員工、打造文明職場」視為關鍵課題。
「難道我一輩子就這樣了嗎?」當職場走到中年,許多人開始對未來感到迷惘,對工作失去熱情,甚至擔憂被年輕世代取代。這就是典型的「中年危機」,但它不該是人生的終點,而是重新出發的轉捩點。本文將帶你解析中年危機的成因,並提供5大實用方法,幫助你突破職涯瓶頸,迎向更精彩的下半場。
MANAGING YOURSELF
Management Philosoph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收到錄取通知令人高興,但不可輕忽,仍須認真考慮要不要接受,畢竟這有關你的職涯發展。請考量這些問題:面試時是否有疏漏之處?我未來的上司「到底」是怎樣的人?我在組織裡的成長潛力如何?等等……以確保自己不會誤進不適合自己的公司。
在面試時,很多人過度專注於準備「完美答案」,但事實上,真正讓你脫穎而出的,並不是無懈可擊的表現,而是你真實的一面。試想一下,當你全神貫注於記住標準答案,反而會讓自己顯得拘謹,甚至無法自然對話。相反地,如果你能展現自己的個性與獨特溝通風格,不僅能讓面試官更容易記住你,還能幫助自己判斷這份工作是否真的適合你。當你坦然做自己時,機會才會真正向你靠攏!
主管的角色正由命令與控管者,轉變為教練。這是因為商業環境驟變,主管不再擁有一切問題的答案。現代主管應做的是,提供支持和指引,讓員工釋放活力,以創新的方式應變。此課程提供教練式領導的步驟和案例,讓你一步步鍛鍊自己成為教練式領導人。
以虛構的商場故事,描述領導人可能的兩難抉擇。
豐盛科技成立60年,透過積極的併購活動,成為微創手術器械的專業大廠。近年豐盛遇到科技變遷挑戰,更加需要併購來維持競爭,但眼下正因為收帳流程系統老舊,帳款遲遲未能回收,導致資金週轉困難。公司內部分成兩派:在既有系統上進行自動化升級,但長遠來看會有數位轉型不足的隱憂;花錢導入全新系統,但在現金流吃緊的情況下造成財務壓力。總經理林百川該如何抉擇?
GlobalSecure是網路資安與AI輔助防毒雲端解決方案供應商,台灣總部以B2C防毒軟體起家。隨著國際化業務推進,如今散布全球各地的分公司不僅建立穩固的B2B生意,更配合各國法規,發展出各自獨立的技術優勢與職場文化。近日,最大的客戶BlueSky因自身策略所需,希望看到GlobalSecure進行大規模整合,否則不再合作。這個消息引發各地分公司的不滿,甚至有核心工程師離職,創辦人鄭立德該怎麼抉擇?
伊凡有一份穩定的主業,還有很照顧他的主管,同時也跟好友另開副業,經營自己的音響夢。近日,主業工作迎來升遷的機會,但更多的責任意謂他必須割捨副業;副業那方也出現難得的投資金主,希望他辭去正職專心投入。伊凡陷入二選一的困境……
2016年,PayPal線上支付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在漢密爾頓學院(Hamilton College)畢業演說中提到:「現在所說的『科技』」指的就是資訊技術。」近十餘年來,資訊技術成為科技的代名詞,其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已從管理技術提升至策略技術的地位,進而改變了企業流程、營運管理、商業模式甚至數位轉型。本文藉由分析四篇具代表性之《哈佛商業評論》策略技術專文以及對照國內企業推動數位轉型過程之案例,探討企業常見的數位轉型痛點與盲點,進而統整出數位轉型之策略規劃,期能協助企業領導者成就數位轉型,持續在本業與跨域開創新的格局。
AI正在改變企業的流程管理方式。透過七大步驟,AI能夠進一步擴展這些流程,並提升價值。然而,讓AI得以順利重塑流程的關鍵,還是在於員工和AI的互動。因此,領導人也應該理解,為何人們對於應用AI會存有抗拒心態?透過理解AI與流程管理的相互影響,並克服人們對AI的抗拒心理,企業才能充分發揮AI的潛力,實現真正的組織轉型。
你在招募人才時,第一步是做什麼?寫一份看似完善的職缺說明,然後開始大海撈針嗎?你是否想過,求才的關鍵環節,其實在草擬職缺說明以前就開始了?在開職缺之前,可以從五個步驟進行全面評估,以精準鎖定真正需要的人才。只有清楚知道自己要找的是誰,才不會在海量履歷中迷失方向,錯過真正能帶來價值的「潛力股」。
在招聘人才時,重點要求是否具備相關技能,而不再要求學歷,這被稱為「技能導向聘雇」(skills-based hiring),是有助於人才多元化的做法,但在實際執行起來卻不理想。原因之一在於,許多職業缺乏能做為聘雇考量依據的相應證照。為了應對這一點,本文提出六大步驟,讓企業真正做到技能導向聘雇。
精選《哈佛商業評論》中的精彩圖表,或重新編輯重點文章為簡報檔案,此為訂戶限定內容。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