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說話的內容重要,說話的方式更重要。只靠人們傳遞的社交訊號,就可能預測出,誰會是商業競賽中的贏家。
以往,企業過度重視短期績效的狹隘視野,在經歷經濟風暴後備受抨擊。現在,比以前更需要以長期觀點看待企業的領導。在客觀的研究與衡量下,上榜的執行長,可能不一定家喻戶曉,但都是長期交出優秀成績的優質領導人。
科技如此發達,帶動買賣雙方的頻繁互動。可以說,現在公司已經可以直接與顧客互動,並掌握顧客了。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行銷產品、建立品牌,必須先培養顧客關係。因此,那些過時的行銷原則,必須重新思考、徹底重組。
帶領企業度過變革時期,必須面對很多危險,領導人甚至可能會在過程中垮台。為了避免這類危險,成功達成轉型的任務,領導人必須借助一些基本原則,來管控自己表現在外的行動,同時穩定自己內心的感受。
從帝制、社會主義體制,到躋身「金磚四國」,俄羅斯成功地從政治強權轉為經濟大國。可以說,普丁領導的俄羅斯政府,等於是搶救了資本主義。但問題是,目前對企業最大的威脅,竟是克里姆林宮重新燃起的中央集權欲望。
一家美國的壽險公司,如何打進日本市場,甚至打敗在地的百年企業,成為龍頭業者?答案是:一隻鴨子。這個看似突發奇想的意外,其實背後有細密的決策判斷。善用領導力,有助於激發創意,並產生效益。
決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關鍵。錯誤的決策,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原本大舉擴張的公司,可能會縮小規模,甚至造成經營困境。因此,本文提出決策流程再造,不僅能跳脫個人不盡然理性的窠臼,更能成為推升進步的動力!
三十年來的資本主義運作下,每一位高階主管都把「股東價值極大化」視為首要任務,甚至不惜犧牲顧客的利益。但,這樣的觀念要改一改了。根據證據顯示,如果企業懂得把顧客放在第一位,對股東的好處其實更大。
在目前全球化的經營環境下,企業想要提高競爭優勢,往往會採取「聯盟」的方式。然而,企業聯盟的成功率不高,約有一半會以失敗收場。本文說明如何運用平衡計分卡的管理系統,來提升聯盟的成功機率。
以往,已開發國家的多國籍公司併購後,靠著強勢的經濟力,以整合為名,讓整個跨國集團呈現一致的文化。現在,新興市場的多國籍公司,採取和教科書相反的併購策略,它們讓被併者保持固有的文化認同感和營運自主權。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一般嬰兒潮世代的上班族,會換過十次工作。無論景氣如何,1990年代盛行的「勞工就是自主工作者」觀念,依然是事實,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必須更努力掌控自己的職涯。
許多人對新創的產業寄予厚望,期待它們能協助人類遏阻全球暖化,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創新需要時間,而且是很長的時間。
每當市況低迷,企業必須透過裁員等非常措施來自保,員工對企業的信賴與忠誠,自然會節節下滑。我目前正在研究這個主題,從初步結果來看,近年的經濟衰退,已引發重大的信賴問題。我在2009年的調查,涵蓋數十個國家的七百多名經理人,顯示員工對公司與直屬上司缺乏信心的程度,已經到了令人憂心的地步。以下是重點摘要。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競爭力高的國家,能藉貿易關係造就實力雄厚的全球品牌,因為本國業者的產品可接受外國市場考驗。照這種說法看來,中國應已成為全球知名品牌的大本營。然而,中國至今卻沒有任何品牌進入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的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
中國的企業文化自成一派,你以為的觀點真的是正確的嗎?為了釐清對於中國企業文化的迷思,作者訪問數十位曾在中國有過三年以上經商經驗的人,並找出三種常見的中國企業文化迷思。
七年前, 巴爾的摩(Baltimore)B&O鐵路博物館(B&ORailroad Museum)的屋頂坍塌,展場幾乎全毀,但後來卻能重新出發。這個例證告訴我們,長遠來看,重大事故對組織是有助益的。
拜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之賜,現在我們能更精準地預測,定價方式對購買意願、價格滿意度的影響。其中的關鍵,是個熟悉的概念:,而然凸顯客戶能獲得的利益。企業經理人為產品定價時,經常只考慮成本問題,而忽略了顧客利益。
神經科學家早知道大腦會因應生活的新經驗,而重組神經路徑,這種現象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不過,他們一直不知道是哪些因素造就了大腦灰質( gray matter)的可塑性,直到最近才有了新突破。
經濟危機會長期影響企業的復甦情形。策略家設定全球投資的目標時,必須了解紓困和振興方案的效應。計算這些干預措施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有助於辨別哪些經濟體會面臨壓力,哪些經濟體會擁有復甦的資源。
台灣產業結構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在資源不足情況下仍希望持續投入研發、建立自主技術能力的中小企業,會面臨到許多困難。上銀科技公司正給我們一個極佳的案例,中小企業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仍能以小搏大,創造出研發創新的新藍海。中小企業在面對資源稀少時要如何成功研發,建立自主技術?
無論景氣好壞,企業榮枯,或是人生起伏,有智慧的人總是教我們「眼光要放長遠」。但在經營企業的時候,眼光總是不容易放長遠。
上銀科技創立之初,先天體質和資源都不足,創辦人雖然有整頓企業的經驗,卻是技術門外漢。但上銀經過二十年的耕耘,在強調技術和品質的機械零件業裡,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技術水準的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滾珠螺桿廠,產品不僅應用在機械、半導體、液晶顯示器等產業,更升級應用到醫療電子、太陽能等領域。2009年前三季集團合併營收新台幣32.98億元。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