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大學教師,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教授。他曾任教於哈佛商學院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著有《合作》(Collaboration),並與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合著《選擇卓越》(Great by Choice)。漢森的資訊可參考推特@GreatByChoice 與 www.mortenhansen.com。
當年賈伯斯回任之後,蘋果公司始終維持一樣的職能結構,即使後來公司規模劇增,也沒有轉為多部門結構,守住「讓專業帶領專業」的宗旨。蘋果如何將專家訓練成經理人?又如何在組織爆炸性成長的情況下,堅持「讓專業和決策權協調一致」的理念,持續創造高額營收?
對大部分沒有長遠眼光,只顧著達成短期目標,以便拉抬自己薪酬的企業領導人來說,這個出爐的調查,正是當頭棒喝。因此,究竟有哪些世界級的執行長,長期以來確實打造了穩固的成果呢?2013年版的「執行長計分卡」(CEO Scorecard)提供這項訊息,找出真正有成效的企業領導人。
想成為卓越的執行長,該如何維繫團隊?在現今社群媒體與全球化的浪潮下,商業界日益緊密相連,需要一種新的領導風格,來掌握這些連結。領導人必須屏棄「指揮管制」和「尋求共識」的風格,改採合作型領導模式。
跨部門合作可產生重大價值,像創新的產品和服務等;但萬一成本比預期高,也可能摧毀價值。因此,要先評估三項因素:收益(有效執行協作產生的現金流量)、機會成本(因選擇協作計畫而放棄其他計畫,所損失的現金流量)、協作成本(謀合過程產生的成本,換算成現金流量)。
以往,企業過度重視短期績效的狹隘視野,在經歷經濟風暴後備受抨擊。現在,比以前更需要以長期觀點看待企業的領導。在客觀的研究與衡量下,上榜的執行長,可能不一定家喻戶曉,但都是長期交出優秀成績的優質領導人。
一個好的創意,如果只停留在構想,未能付諸實現或產生利潤,就不能發揮功效,也不能對組織有所助益。 因此,經理人不能只是被動地引進最佳的創新實務,而應該要積極地用量身打造的完整方法,去創造、轉化和傳播創意。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