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2010年至2019年的實質GDP成長率為6.9%,在全球名第二,是已開發國家的三倍多;多國籍企業的印度子公司,股價淨值比也遠超母公司。這都顯示,沒有印度策略的跨國公司,將錯失成長和獲利的良機。本文提供3項建議,幫助企業把握未來最大的消費市場。
近來美國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與中國重啟高層溝通管道。自從2月份中國的高空氣球在美國被擊落之後,中國斷絕了與美國幾乎所有的高層溝通,最近布林肯終於得以訪華,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並且於一個月內又在雅加達與王毅會面;財政部長葉倫也已結束中國的訪問,期間她表現地極為親合低調,向中國同儕鞠躬,而且說美國不尋求贏者通吃,但是必須分散風險,再次降壓美國過去的說法,從「脫鉤」,到「去風險」,到「分散風險」,這是一個很溫和,無敵意的講法;美國的商務部長同時也即將訪華;而拜登也熱切表達希望在今年11月美國舉辦APEC會議期間與習近平見面。
制定策略當然需要理性與事實分析,但如果要吸引利害關係人了解它、支持它、執行它,就需要動人的故事。本文詳細說明制定策略故事所需要的資訊、問題、寫法、測試,以及講述的方法。
你能夠在一個市場取得競爭優勢,但能否轉移、拓展到下一個市場呢?本文作者身為華頓商學院的全球研究員,與世界各地的多國籍公司高階主管,總共進行了一百多次訪談,從中發現有三大要素,左右了一間公司是否能夠將其競爭優勢帶往其他市場;以及若是無法轉移,有何因應做法。
【#38-5】本集來賓:歐萊德創辦人 葛望平
許多平台企業仰賴網絡效應來成長,但若要推向國際,其他地理區域的顧客可能並不接受同一套策略。具體來說,平台公司在追求國際成長時應該考慮三大關鍵領域。
【#9-4】隨著世代變遷,落實ESG的理念已深耕於各領導人心中,但這麼多家公司皆致力於ESG,要如何善用ESG,為公司創造更多且更長遠的價值?
【#9-2】聯合利華前執行長保羅波曼(Paul Polman)任職期間,連續11年,永續發展專家都把這間公司評為全球第一。
雅齊.阿札爾(Azeem Azhar)主持《哈佛商業評論》Podcast頻道〈加速觀點〉,之前曾訪問過數位政務委員唐鳳,與Google前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李開復。阿札爾在這集節目中,與聽眾探討2021年改變世界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趨勢,以及這些現象對未來的可能含意。如想收聽原文節目內容,可至文章最後點擊收聽連結。
數位破壞來得太快,既有企業只能原地等死?其實真相沒有你想的這麼可怕!《財星》500大企業中,八成都是經營25年以上的資深品牌。成熟企業聚焦長期的經營眼光,加上與利害關係人的深厚連結,還有更多競爭優勢,都能與科技新勢力一較高下!
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2015年的聯合國大會公布,總共17條,旨在2030年要「消除世界各地一切形式的貧困」。近幾年,台灣企業愈發重視落實ESG,「永續發展目標」也成為企業主參照依循的重要指標。本文帶領導人了解,一間企業究竟為什麼要重視「永續發展目標」?並舉出三間公司的作為,以為全球表率。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ONAL PURPOSE AND VALU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