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組織行為學講座教授,著有《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 )和《職業身分:重塑你的職涯的非傳統策略》( Working Identity: Unconventional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Your Career)。
大多領導人都是靠著命令式的作風獲得晉升,然而愈是位高權重,就愈需要重視人際技能,活用賦權,並對非直屬的人發揮影響力。這種轉型並不容易,成功的領導人走過哪些必經之路?
安排職場前輩指導後輩的機制十分常見,但經常流於表面功夫、充滿利益交換,甚至引發矛盾與爭端。該如何建立穩固良善的指導方針,打造充滿真誠與效益的職涯關係?
在教練模式中,主管藉由提問、給予支持和指引,而不是下達命令和批判,來促進解決問題和鼓勵員工成長發展。本文提出主管可以如何運用「目標、現實、選擇、意願」的GROW模式,變得更擅長傾聽、提問,並激發指導對象的見解。
本文研究成功轉職的人,發現他們的做法與「先想清楚再行動」的認知相反,而是採取「測試與學習」的模式,也就是實際測試新的工作身分,以了解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因此,如果已準備好要放棄一切,重新開始,現在只需確定自己沒有聽從一般的轉職建議即可。
大家都認為應該秉持「真誠領導」,但為什麼有時真誠會妨礙個人成長?其實,以過度簡化的方式來理解真誠,的確會限縮領導人的成長與影響力。因此,本文闡述領導人應嘗試不同的領導方式,培養出「調適真誠」的風格。
許多成功的經理人與專業人士在職涯中期回到商學院進修,他們主要是在尋找方向,而非為了磨練領導能力。許多人卡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動彈不得。他們在尋找方向與支持,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作出渴望已久的轉變。但是,他們的人脈網卻不斷把他們拖回到過去,而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持續的性別偏見,往往破壞領導人養成過程中的學習,本文建議以三種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兩性都了解第二代性別偏見;創造安全的「身分空間」以利晉升;培養女性把焦點放在領導使命感上,而不是女性給人的觀感。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