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規畫轉職五大敗筆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一般嬰兒潮世代的上班族,會換過十次工作。無論景氣如何,1990年代盛行的「勞工就是自主工作者」觀念,依然是事實,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必須更努力掌控自己的職涯。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一般嬰兒潮世代的上班族,會換過十次工作。無論景氣如何,1990年代盛行的「勞工就是自主工作者」觀念,依然是事實,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必須更努力掌控自己的職涯。雖然總裁這個職位,已不再是職涯的最終目標,企業的晉升階梯,仍被分解成像一座疊疊樂積木塔。就像我們採訪過的一位獨立理財專家所說:「你的職涯沒有終點,而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轉職雖已不可避免,但那段過程多半不輕鬆,令人焦慮,而且常常會導致短期及長期工作表現明顯下降。例如,我們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跳槽到另一家投資銀行的明星股票分析師,表現退步的情況,可能持續五年之久。轉換工作單位的人,不管是換了足球隊的接球員,或是到新公司上班的總經理,都經歷相似的問題。這不僅是學習速度的問題,而是不管哪種轉職,都會帶來內在、外在的重大挑戰,以及轉換成本,包括:家庭與社交生活的劇變、可能的搬遷費用、新文化與政治規範的調適、探究不明確的期望,還得學習新準則、技巧及行業術語。

在工作機會稀少的情況下,還討論某個職位值不值得接受,或許看似奢侈,而且有時為了錢,也不得不接受一個並不真正契合的工作。即使如此,一份工作永遠不會僅僅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