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塔塔集團(Tata)買下捷豹(Jaguar)與路虎(Land Rover)。這樁交易讓塔塔寫下企業史上的轉折篇章:從福特手中接過兩大英國豪華車品牌,這不僅是一場收購,更是一場攸關品牌重生的豪賭,至今仍是企業策略的經典案例。
張志明與友人共同在美國成立的百鷗生技(BioTech Solutions),開發出領先市場的微創手術內視鏡系統,並取得FDA認證,即將斬獲商機。未料疫情帶來連續衝擊,百鷗生技陷入現金流危機。身為債權人的克萊斯創投建議張志明接受醫療大場索菲亞的併購,但管理層喪失決策權;另一方面,不肯放棄的創業伙伴們希望發起管理層收購,保有創業初衷。張志明必須在48小時內做出決斷……
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SAP,如何在50年的歷史中價值暴增1,300萬倍?從德國隱形冠軍成為全球龍頭企業的道路中,關鍵在於順應時勢的陸續轉型及併購失敗時的認錯分手。
台芯科技主攻ASIC設計服務,主要客戶為四大雲端服務商,在全球半導體設計領域中成長穩健。董事長李世忠看中遠在美國、由老同學創辦的新創公司UniTech,認為併購這間公司可以技術互補,並有望帶來每年4億美元的營收。然而,台芯存在龐大的資金壓力,盡職調查還發現UniTech實際財務狀況不如預期,甚至存在文化差異。是否併購的決策攸關未來的競爭力,李世忠該如何定奪?
併購的成功其實無關成交,而是在於能否真正解決雙方的需求和問題。(本集來賓: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 黃日燦)
上冊出版後經過26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親筆撰寫的《張忠謀自傳》下冊終於在近日問世。從2005年董事會任命新CEO蔡力行,到2007年毅然拒絕「管理層收購」提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睿智與遠見,讓台積電持續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保持領先。
隨著企業成長,轉型與併購已成為必經之路。在這些關鍵時刻,能否清楚掌握自身的優劣勢與市場處境,往往決定了企業的成敗。從啤酒起家的帝亞吉歐一路成長為威士忌龍頭,便是一個典型範例。
全球超過一半的電動車(EV)都行駛在中國的道路上。儘管美國很早就投入電動車市場,德國和日本也在汽車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但中國仍擁有最普及的電動車大眾市場,比亞迪在2023年第4季的電動車銷售量超過特斯拉。關鍵原因有三:在相鄰產業進行實驗、鼓勵提出營運解決方案,以及加倍投資於核心技術。
企業在百年的發展進程中,或多或少會經歷高低起伏的不同週期。而碰到特殊情況時,大股東是助力或阻力,為企業百年發展的成敗關鍵。
兩年一度的《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企業領袖100強」調查,2024年評選結果正式揭曉!今年的榜單有21名新入榜領袖,占比高達1/5;同時,AI趨勢的強勁勢頭也不容忽視,逾六成領導人來自科技業,顯示出這一領域在未來市場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屆榜單繼續將ESG評比納入考量,並成為影響排序先後的重要指標。只有兼顧財務表現與永續作為的企業領袖,才能脫穎而出,成為新時代領導者,在變局中前行。(調查/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2000年,美國雅虎宣布併購台灣入口網站第一的奇摩,成為「Yahoo! 奇摩」,改寫本土網路產業版圖。而主導此併購案的律師黃日燦,在此之後聲名大噪,更讓併購成為台灣法律界的顯學。
PSYCHOLOG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