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主辦的2025 HBR管理年會,於8月27日隆重登場,主題是「川普2.0 × AI:迎戰雙重變局」,邀請多位世界級的專家學者,剖析企業應有的「雙軌轉型」策略,更提出AI在組織領導下的具體應用場景,希望協助台灣產業界迅速洞悉現今的政經趨勢與未來的風險機會。這其中講者,也包括了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他在本日以「以人才為本、領導致勝:領導者必備的人才戰略思維」為主題發表見解,更進一步剖析由於Z世代崇尚聰明工作,現在企業吸引人才的方式正在改變。
不論是基層主管還是高階主管,都要懂得把工作委派給部屬執行。但他們往往事與願違,仍然深陷在細節當中,影響團隊績效,也影響公司成長。究竟經理人該委派哪些工作、哪些因素阻礙委派,以及哪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障礙,本文有詳細的說明。
遊戲化正悄然改變學習與工作的樣貌,讓「該做的事」變成「想做的事」。全球百大遊戲化策略師周郁凱,運用「八角框架」將遊戲背後的動機設計轉化為跨產業競爭優勢,不僅讓學生學習成效突飛猛進,也助企業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創造高投入、高轉化與持續成長的動能。
【S2#37-1】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你都能安心表達自己的想法嗎?你的團隊,是讓人敢於暢所欲言的環境嗎
【新世代領導】年輕員工離職率高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希望在工作上擁有更多自主權,而這點看似「不聽指揮」或「爭奪權力」,往往令資深主管無所適從。其實關鍵在於「給予參與感」,而非「讓出決策權」。
職場壓力長期被視為員工個人的問題,僅由人資透過保健計畫應對,未被納入高階管理的範疇。調查顯示,多數主管認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卻缺乏足夠的行動,導致相關投資無效。本文提出「壓力風險溫度計」,協助量化並追蹤職場壓力對成本、法遵與績效的影響,提供跨職能策略與介入,幫助企業培養韌性、減少風險,並創造長期競爭優勢。
年中考核後,許多主管發現團隊出現「信任赤字」現象:員工表面配合卻私下抱怨,主管頻繁插手顯示對部屬缺乏信心。隨著混合工作模式普及,主管與員工間的信任挑戰日益嚴峻。信任是領導根基,影響團隊效率與員工忠誠度。本文探討信任缺失的原因,並提出5大實用策略,幫助領導者重建團隊互信,打造高效工作環境。
在團隊形式多元的情況下,想要促進成員間的正向連結,可以借助團隊建立活動。本文羅列17種形式,無論實體、遠距、混合團隊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然而,若論打造具包容力與連結感的文化,重點不在於花俏的活動方式,而在於依照團隊的規模與文化適當調整,把成員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美國與台灣都面臨人口老化的現象,企業有愈來愈多員工要額外花時間照顧年邁的長輩。如果雇主能夠提供適當的支援,就能提升員工的生產力、留任率以及投入程度。本文舉出幾家率先提出對策的企業,並說明它們採取哪些老人照顧政策,值得領導人參考。
變化是職場中的唯一常態,而持續學習與適應力則是職涯的核心價值。(本集來賓:Google台灣總經理 林雅芳Tina)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與產業快速變動,「缺工」已成為台灣企業無法迴避的長期挑戰。即使加薪、擴大招募,仍可能難以補足人力缺口。企業該如何在變局中穩住人才、強化競爭力?本期「哈佛新思維」聚焦人才策略與雇主品牌,精選5篇文章,為您導讀其中的重要觀念。
STRATEG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