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步、臉書等現代數位公司,別再使用已證實無效的舊方法發布財報了。本文認為,關於數位公司商業模式的詳細說明、它如何轉化為營收,以及主要營收驅動因素的走勢,必須是公司財務報告中最重要,也是最優先的揭露事項。
不管對任何企業來說,迎接智慧城市,就是擁抱商機。但能不能抓住商機,得看企業本身準備好了沒有。因此,本文提出企業必須考量的三個問題:如何改變目前的產品?智慧城市會如何改變所屬產業的價值?如何成為供應商?
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計畫,對改善開發中國家赤貧情況幾乎沒有幫助,此時企業應改變想法,推出「包容性成長」計畫。企業必須尋找系統性、多領域的機會,動員有互補作用的伙伴,以及向肩負扶貧使命的組織,取得啟動和擴展計畫的資金。
企業有時必須與政府、非政府組織,甚至是競爭者聯手,以取得因社會進步而產生的經濟利益。但在追尋共享價值的策略時,常遇到障礙,因此必須訴諸「集體影響力」,匯聚生態系統中不同的角色,以促成變革,並發現商機。
讓美國波特蘭市醫療成效大幅改善的領導者,是英特爾這家科技製造業者。英特爾把醫療成本問題當製造業難題處理,帶頭執行健康照護協作計畫,運用在糖尿病等症狀的治療上。試行計畫的成績可觀,不僅成本降低,員工也得到更好的照顧。
社會企業無法保證納稅人或慈善捐獻的資助,能無限期持續下去,因此本身的財務必須能長久維持運作。本文作者研究後發現,能永續經營的社會企業,都致力於改變現有體制的兩大層面:相關的經濟角色,以及賦予能力的技術。
面對企業醜聞與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干預企業。不過,這次的做法大不相同, 不再是小羅斯福在大蕭條時期的管制方式,而是善用誘導,來取代壓制。 因此,企業可以換個角度,思索如何與政府合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