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 失敗,真的是成功之母嗎?

失敗,真的是成功之母嗎?

sdecoret/shutterstock

愛迪生曾經實驗了6,000多次,才找到適合作燈絲的鎢絲,但他不覺得那是千餘次的失敗,而是「發現了6,000多種『不適合』做燈芯的材料。」與其害怕自己嘗試某件事之後的「失敗」,不如把嘗試當做「某種發現的成功之旅」!

記得我第一次騎「淑女車」,上陽明山風櫃嘴的時候,自己完全搞不清楚狀況,更不知道這段路程是有「坡度」的。所以當時從楓林橋到風櫃嘴頂,這一段將近6公里多的路程,我整整「龜行」了快將近兩個多小時。

對,沒錯,我是「龜行」。事實上,可能烏龜都比我還來得快。

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我是用騎的,剩下的三分之二路程,在下全程都是用牽的。

還記得帶著我騎車的兩位師傅大哥,看到我牽車的模樣,還很「貼心、溫暖」地過來陪我聊天……

「Caesar,我共你講一個祕密,好無?」(大哥都講台語)

「好啊!」疲憊不堪,牽車已經快累得要死的我,拚命從嘴裡面,很認真地吐出了這兩個字。

「我共你講喔……跤踏車……是愛用騎的,毋是用牽的呢……」大哥很認真地對我說出了這個天大的祕密。

唉,當我聽完之後,我只想盡快結束這趟懊悔的自行車初體驗。更後悔,我當初怎麼會說出「願意」這兩個字,讓自己陷入如此無助的境地。

於是我就囁嚅地對著大哥說:「反正路永遠都在,我這樣子牽車也會拖累你們,乾脆下次有機會,咱們再一起騎車就好了。」

沒想到,這時候大哥又說話了……

「Caesar,我共你講一個祕密,好無?」

「好啊!」我心想就讓您說好了,反正說完之後,小弟我就可以輕鬆地滑行下山了。

「共你講喔……聽別人講喔,如果第一次來風櫃嘴沒有登頂的話,可能一輩子會衰喔……」

唉,我聽完之後,如同五雷轟頂。這就是為什麼,我到最後就算「龜行」也要「龜」上去的原因。因為,我不想要未來有碰到任何「衰」的事情,都會覺得因為是過去一個沒有登頂的經驗,而且是不可以改變的事實所造成。

但是,我心裡那個時候想的,是以後再也不要答應這位老大哥,來風櫃嘴騎車了。畢竟,「失敗」一次、丟臉一次也就夠了。

沒想到,就在「失敗」後的三個禮拜的某一天,我又接到了老大哥的電話。

他在電話的那頭,果然又邀約我騎腳踏車;然而,在我心中,卻已經下定決心,絕對要用各種不同的理由拒絕他。

結果,當他一接通電話的那一霎那,就直接告訴我說……

「Caesar,我共你講喔,我們後天再來騎風櫃嘴,啊你不要騎你那台淑女車了。你人來就好。我們已經幫你把好車準備好了。因為我們想要測試看看,你這個人騎不上去齁,到底是因為車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唉,又是一次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的對話。

在我還沒有決定要不要答應的時候,大哥的電話就已經掛掉了。而令自己訝異的是,兩天之後,我騎著他們幫我準備的好車,竟然整個登山的過程不落地的,一次就從山下,攻上了山頂。

我才知道,真的是車的問題,而不是人的問題。

原來,我第一次的淑女車之旅,並不是失敗的經驗;而是成功地發現了,換個不同的自行車,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與其說是失敗的經驗,或許竟是成功的發現。

這讓我想到愛迪生在實驗發明電燈泡的過程當中,實驗了6,000多種材料,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到最後才找到做燈芯的鎢絲。

有人就曾經對他說,愛迪生你真的好辛苦,失敗了6,000多次,才找到最後想要的材料。

沒想到愛迪生聽完之後,不僅沒有任何沮喪或是難過的表情,反而就笑笑的對這個人說:「誰說我失敗了6,000多次?我是成功地……發現了6,000多種,不適合做燈芯的材料。」

與其說是失敗的經驗,或許竟是成功的發現。從來沒有失敗的經驗,所有都是成功的發現。或許──不是失敗為成功之母,而是成功為成功之母。

就像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影星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所說的:

人生最大和唯一的失敗,從來不是行動過後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或想要的目標。而是當有一天垂垂老矣、遲暮之年的時候,回首這一生,卻對自己說:「早知道當時有做就好了。」

所有經驗,都是發現。只要發現,就是成功。我共你講,做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