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學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曾任台積電財務經理、新加坡SG淡馬錫集團富登董事總經理,與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輔導過多家知名企業,包含:富邦銀行、遠傳、帆宣科技、遊戲橘子等。擁有斜槓職涯,包含在知識衛星、大大學院等線上平台開課,並著有多本暢銷書:《好懂秒懂的財務思維課》與《贏在邏輯思考力》等。
如果錄製Podcast節目「一刀未剪」就上架,是否就等於推出「不完美」的結果?但回歸問題的本質:「不完美」就等於「不好」嗎?這其中是否也包含你試錯與成長的過程?
我們常誤以為「把時間填滿」就是有效率,也就是說,我們經常把「忙碌」與「績效」畫上等號,卻沒有仔細想過,自己到底在忙什麼?這些事情真的要我親自去做嗎?試著「不要去做」某些事情,你或許會有不同的收穫。
一個好機會突然出現,但我還沒準備好怎麼辦?如果因此「畫地自限」,覺得自己「上不了檯面」,那麼機會就真的溜走了;反之,用開放積極的心態迎接機會,更多的可能性反而就此展開……
成功有什麼祕訣嗎?不好說,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疑可以收穫到快樂,但為什麼,有人基於自己的興趣創業,卻還是不高興呢……?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屬於博學強記的類型,因此與其強迫自己「全部記得」所吸收的知識,不如先選擇記住一兩個重點,再透過「告訴別人,並讓他人理解」的方式,讓自己融會貫通。知識唯有記得,才會運用。
我們從小被灌輸「目標導向」,認為設立目標並設法達成,才算是「成功」。然而,我們似乎都忽略了世事難料,沒有什麼結果是可以被「預測」的,只有努力的過程是可以被「預期」的。懂得享受努力的過程,做什麼都感到興奮與盡興,那就是一種「成功」。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要跳脫舒適圈才能成長」,但問題是,我們經常沒有分清楚這裡到底是「舒適圈」還是「習慣圈」。我們只有不斷嘗試多個「習慣圈」,才能找到真的「舒適圈」。
當我們設定好目標,自然就會想方設法達成,但在急於求成的過程中,往往忽略沿途的景緻,對過程中的變化或亮點視而不見,導致我們錯失或許比「達標」更重要的事物……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