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挑誰升遷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困擾是「誰願意升遷」?
挑誰升遷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困擾是「誰願意升遷」?
- 領導
- 李河泉 Aston Lee
- 2025/07/16

Shutterstock AI/shutterstock
曾經,「升遷」是人人爭取的榮耀,如今許多企業卻面臨「沒人想升」的困境,初階與中階主管出現真空危機。究其原因,是「升遷」對年輕世代已經喪失吸引力,高層應改善管理文化與職場環境,解決最根本的原因。
在一場晚宴上,和幾個企業的高階主管相談甚歡,聊了不少話題。有位主管提到了接班升遷計畫這個大家很有興趣的話題,於是各自分享彼此找尋升遷人選的做法。
坐在旁邊聽的我有點感慨。這群主管還蠻幸福的,因為聽起來有不少人願意搶著接班升遷。
然而更多企業的生態出現變化,以往爭先恐後的排隊接班盛況,如今已變得門可羅雀,甚至三顧茅廬還乏人問津。
過去我們進入職場,一心一意往上爬,當上主管是肯定、是榮耀、更是成就。
但現在的新世代,心裡的算盤不一樣了,尤其是中基層的主管,愈來愈少的年輕人願意扛下這些重擔,為什麼呢?
為什麼愈來愈多年輕人「不願意升遷」?
我歸納出三個現象請大家思考:
一、責任大,權力小,吸引力不斷下降
過去的主管,就是社會地位的象徵,現在的主管,說好聽有個部門頭銜,說白一點是「上下夾心餅乾」。以往的榮耀和社會地位,如今只剩名片一張,在公司上下為難:上面目標KPI不斷下壓,下面同仁有想法的變多,團隊愈來愈難帶。很多年輕人看在眼裡,心裡盤算:「升上去,錢不一定多、壓力保證大,幹嘛接?」
用簡單的兩句話來形容:以前的主管可以大權在握,掌握同仁生死;如今的主管成為代罪羔羊,簡直生不如死。
二、工作不再是唯一,生活、興趣新價值時代來臨
過去主管代表的是「穩定的未來」和「高所得的薪水」,但現在年輕人追求的已經不只是薪水,而是生活的自由感、工作的彈性、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旦當上主管,不但責任一堆,時間被綁死,不能準時下班,還要每天被更上面的管理者找麻煩,這與他們心中的「理想人生」違背,自然興趣缺缺。
三、來自年輕時代的衝擊愈來愈大,主管已經沒有往日風采,只剩不斷唏噓
以往許多企業,即使是個小主管,也有著相當大的權力,但目前由於網路的發達,每個主管的表現都很容易被放在網路上公審,已經成為危險性高的工作。
以往下了班,都是主管帶頭先離開,同仁唯唯諾諾目送主管,把事情做完才敢走人。
如今都是下班時間一到,年輕人就準時離開,如果有人還沒走,反而主管會唯唯諾諾拜託同仁不要加班,早點回去休息,深怕被Po文指責違反勞基法。
看到這樣的現況,新世代自然興趣缺缺。
企業該怎麼做,才能讓人「願意接班」?
有三個具體的策略,提供給所有領導者參考:
一、升遷上去,必須讓人「有感升級」
想讓人願意接班,首先升遷的「好處」要看得見、感受得到。
1、主管的責任加重當然合理,但是薪資、福利、彈性、資源配置都要同步提升。
2、升上主管,應該有實質的決策參與感與發聲空間。
3、別只給壓力、給任務,也請提出讓主管有「學習」與「成長」的配套做法。
很多企業不願意在這塊下功夫,結果就是——主管位置不斷懸缺,團隊無人帶,最終影響整體績效。
二、別只是「叫人接」,而是「培養人接」
許多企業的高階主管習慣大權獨攬,許多升遷都是突然任命,連當事人都是看到公文才知道自己升官。表面是天威難測,但是讓當事人措手不及,不是心裡還沒準備好,就是能力還沒準備好。
有智慧的高階主管,應該早早開始運用「反向導師制」「闖關打怪」「影子學習」「輪調歷練」這些做法,讓年輕人逐步適應主管職責,降低恐懼、增加信心。
也有企業會運用年輕人的企圖心,跟他們聊聊,聽聽年輕人對某個單位的改造想法,然後順勢地推波助瀾,讓他們練習發揮自己的長材。
當年輕人有了適應性和成就感,接班的意願自然提高。
三、主管職責不是「單打獨鬥」,要打造「支援系統」
許多年輕人不願意接班,是因為看到前面的主管「獨自面對壓力」「累死沒人管」「做錯一人扛」,當然退避三舍。
企業應該設計團隊合作、資源共享、跨部門支援,讓主管有「盟友」、有「後盾」,而不是孤軍奮戰。
也有企業將原本的主管職務一拆為三,將原本的責任分為三部分,讓年輕人提早接任,這樣責任的壓力可以抒發,也可以讓這三位年輕人團隊合作,享受盟友的感受,這也是值得參考的做法。
不是沒人接班,而是環境讓人不想接
過去我們都說:「位置留給準備好的人」,但現在的問題是——位置留著,卻沒人想準備。
企業與主管該反思,真正要解決的,不是人選的問題,而是「讓升遷變得值得」。如果讓年輕人覺得「升任主管」只是成為「被丟一堆責任」或「找人出來扛壓力」的倒楣鬼,誰會願意升遷?
如果升遷可以有給予相對應的誘因,或者「做起來很好玩」的氛圍,才能吸引年輕人的投入,這已經是企業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