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工作時代,互助極為重要。但自動自發的互助風氣很難培養,因此成了領導人的管理挑戰。IDEO這家知名的設計公司,把互助合作變成工作常態以後,大多數員工都有廣泛的互助關係,因而充分解放了創意。
最有效的人才策略能驅動商業策略、關照整體組織,並且創造價值。本文舉了貝萊德、印度塔塔集團,以及中國的遠景能源為例,說明不管所屬的產業為何,只要建立卓越的人才策略,就能改變產業局勢,開創企業的成功之道。
相信人,而非政策。鼓勵坦白。拋棄傳統劇本。這使網飛得以位列全美最大的線上影片出租商,成功有目共睹。本文由該公司前人才長現身說法,她認為網飛吸引、留住、管理人才的方法,是以兩個信念為基礎,並以五項原則來實踐。
企業界如果只從短線思考,可能導致以下問題:侵蝕投資、妨礙經濟成長、降低儲蓄者收益。因此,大型投資者有義務帶頭終結短線思考的弊病。一旦它們採取的投資策略,是追求長期成果極大化,便可望形成長期布局的風潮。
企業正受到分權與縮編等浪潮的衝擊。在這種情勢下,文化已成為企業凝聚為一體的有力方法。但什麼是文化?是否有「正確」的文化,可適用於每一個組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經理人又該如何改變組織文化?
「承諾」塑造公司的特質,而且事實上,經理人每天都會做出承諾,不管是研發投資、承諾要達到成長目標,還是聘雇決策,都涉及今日的行動,同時與明日行動相結合。因為無法完全預期此刻決定會導致何種結果,必須更謹慎為之。
為什麼經理人除了爭取顧客,還要兼找構想?在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新興市場不只具備客源,還有更多構想,以及成就構想的高潛力人才。因此,企業需要「全球銜接者」這個關鍵角色,以發掘創新,並將構想整合到產品中。
當經濟大衰退來襲,企業多以「組織重整」為名,裁掉了好幾千名員工。但創立超過百年的化學工業公司漢威聯合(Honeywell)沒有這麼做,而是請員工放無薪假,得以在經濟復甦時站穩腳步。執行長現身說法,認為這個決策是正確的,但還是犯了兩個錯誤。
我們遭人批評時,通常很難心平氣和,遑論把意見聽進去。這是因為我們內心的防衛機制,總覺得對方「對人不對事」,覺得自己飽受威脅,因而無法坦然接納。本文提出六個步驟,教你如何用正確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指教。
經理人必須分析推動採購決定的真正原因,才能據以調整策略。
與名字很難記的公司相比,名字簡單的公司會吸引更多股東,引發更多股票交易,一些財務指標表現也較好。
禁止競爭條款,是許多雇用合約的標準內容。
快速變動的市場,要求新的產品和流程要在短時間內設計好。至少有一千種工具和方法,能幫助創新者找出使用者想要或需要什麼,以及如何滿足他們的期待。問題在於如何因地和因時制宜。
根據人口老化趨勢而發布前景慘淡的預測,似乎成為一種潮流。但這個問題真有這麼嚴重嗎?
當工作或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時,請記得:先深入且客觀地檢視自己的責任,再來期望他人改進。
VUCA已成為管理界時髦的字母縮寫,代表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
原本賺錢的舊事業,因為產業環境變化而流失成長動力和獲利能力,亟需發展新事業,這幾乎是所有企業都會面臨的難題。然而,創新非常不容易,90%的創新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全球化與自由化迅速改寫了全球經濟版圖,然而,過去十年,就在台灣內部為了「先中國大陸市場,然後走向世界?」還是「先世界市場,再走向中國大陸?」經濟戰略方向爭論不休之際,慢慢失去了進攻布局的餘裕,我們如果還想爭取後發先至的可能,一定要儘快形成會共識。
注意力乃是競爭力的一環,因此動態競爭理論十分重視注意力管理的「三看」盲點:「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上一期我討論了「看不見」,本期將探討「看不懂」,下一期再分析「看不起」。
哈佛大學商學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管教育搖籃,旗下的《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商管雜誌,HBR如何發展成今天的地位,不僅值得所有學校、出版業者參考與學習,也可以作為一般公司的案例教材。
許多著名的財經雜誌喜歡評選「員工最嚮往的公司」。看到這些出爐的企業名單,員工們總是對它們提供的優渥條件欣羨不已,雇主們也想效法,以提升員工滿意度。
個案中這家資訊科技服務公司的人資主管,面對近來居高不下的離職率,開始思索自家公司強大的企業文化,是否必須斟酌。畢竟,這種看來立意良善的大家庭氣氛,理應是吸引人才的絕佳誘因,卻彷彿變成趕走人才的主因?
霍華.史帝文森(Howard Stevenson)教授是哈佛商學院的傳奇人物,他在哈佛授課四十年,不僅創辦哈佛商學院的「創業」課程,更開設了最受歡迎的「經營人生企業」課程。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