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你們的產品,但是太貴了。」如果你希望對方付錢,請問你會怎麼接這句話?聚焦在「太貴」並開始說服,還是聚焦於「我喜歡你們的產品」,並鼓勵對方說出他認同的部分?事實證明,後者拿到的訂單會更多。注意到了嗎?關鍵詞是「但是」。你有注意到在談判中,「但是」一詞會帶來的損失嗎?
【#41-5】本集來賓: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44-4】多數人會將專注放在談判的內容,忙著在細節上討價還價,但卻將極為關鍵的談判流程給疏忽了。
【#41-3】談判的過程為的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因此,即便你身處於弱勢的一方,只要有合理的依據,也能有相對應的策略來談得好條件。
【#41-2】面對談判的壓力,很容易讓人陷入迷思與狹隘的眼界,導致我們常只著眼於當前的談判對手。
【#41-1】當論到「談判力」,我們通常直接聯想到幾種場面。
我們都知道,職位談判很重要,但有時候,消息來得太突然,缺少準備,就會錯失先機。本文作者為求職者整理出在談判工作條件時的五種原則,熟悉這五項原則,就能增加成功機會:薪水不是唯一能談判的條件;做好功課,了解新工作的各方面條件;認清可談與沒得商量的條件;從雙方有共識之處開始談;考慮不同的公司文化特質。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類的不穩定情況中,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也會隨之不穩,而「正式關係契約」,可防止供應商與買方在這種困難時期互相對立。這種可依法執行的契約,包含共同目標與標的、指導原則與健全的關係管理流程,契約中詳細說明問題發生時,雙方該如何處理,讓雙方關係更緊密,創造雙贏機會。
阿富汗的一次涉及數十名婦女的人權談判、加拿大一個攸關毒癮男子生命的談判,以及一項巴西人與法國人的商業爭端,這三者當中都存在著面子問題。曾有學者把「面子」定義為「每位社會成員想擁有的大眾自我形象」,談判時若能讓對方保住他們自己及組織的名聲,就有很大的機會成功,尤其是在談判中,出現一個難以了解或似乎不合邏輯的問題時,或許問題就出在面子上。
為工作進行談判,不應只著眼於薪資,更應該把目光放在職涯發展上。應該如何談判,才能確定自己在與適當的對象溝通,並避免出現誤解,同時確保自己的職涯願景?
英國脫歐的過渡期進入倒數計時,各項談判即將來到尾聲。本文作者透過三年半來波折不斷的協議過程,盤點出六點觀察:預先建立堅實的關係、小心流程問題、不能忽略不在場的利害關係人、避免自己設下最後期限、要表現得像是個可信賴的合作伙伴、避免讓政治壓力阻礙制定務實的解決方案。最後,作者希望在後續的談判中,雙方都能加入更多創意,打破談判僵局。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