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政策說變就變,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各路分析、預測滿天飛,領導人到底要參考那些數據才可靠?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專家,從幾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出發,試圖釐清這波政策與市場變動背後的真相,包括: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美國政府支出報告、美國失業救濟申請數據。除此以外,專家還建議了幾組參考數據,領導人應隨時掌握這些指標變化趨勢。
川普的關稅政策像是突如其來的地震,蔓延至整體市場走向、發展策略、甚至競爭格局。在這種動盪的環境下,領導人必須面對「刻意的不確定性」(deliberate uncertainty)這種全新局勢,先釐清自身公司有何「供給衝擊」與「需求衝擊」,並培養分析能力重於傳統的總體策略規畫。能夠應對接連不斷的「關稅亂流」,正是現在企業領導人最重要的能力。
近期美國社會出現「氛圍衰退」(vibecession),也就是大環境的經濟數據看來樂觀,但人們對自身的財務狀況仍舊悲觀;這是何故?研究揭示了兩大關鍵原因:一、「賺得更多」不等於「過得更輕鬆」;二、收入階層的消費差距擴大。企業與政策制定者若想改善這種全民感受,必須關注的不僅是大環境數據,還有消費者的實際壓力與心理不平衡感。
川普上任後,提出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並對中國商品徵收最高60%的關稅。這樣的政策究竟會帶來什麼結果?美國經濟真的能靠加關稅「自給自足」嗎?這不只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更是每個消費者都應該關心的未來經濟走向。如果回顧2018至2019 年的美中貿易戰,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美國的主觀認知是中國經濟必須受到強力抑制,美國才能持續保持霸權地位。川普上台後,美國能夠成功長期維持美國的霸權嗎?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落幕,川普也將重回白宮。他為所欲為、無視道德與法治界線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對台灣企業而言,最需要擔心的是川普的關稅政策,以及由兩岸地緣關係引發的政治風險。
美國不願停止打壓中國,但是禁不起與中國直接的武力衝突,也無法承受台灣海峽發生戰事對國家安全及世界經濟嚴重影響的後果。11月16日的拜習會,不論雙方表面上的說辭,兩國將持續激烈鬥爭,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控制戰爭風險,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63-3】你曾經歷過使用「光碟片」的時代嗎?儘管光碟片已被更新穎的產品逐漸取代,但人們需要儲存資料是不變的價值,因此找到核心需求,並善用新技術優化,是不被浪潮淘汰的致勝密機。
【#56-1】過往「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日漸式微,今日男性的社會價值已被賦予新定義,除了依然是重要的經濟支柱外,「奶爸」與「家庭主夫」等標籤,也逼迫著男性重新思考自己在家中的價值與地位為何。
你僅將ChatGPT視為如Siri一樣給予無厘頭答覆的聊天AI嗎?或你甚至不知道ChatGPT是什麼?那你要小心了,因為這款AI正在顛覆我們的產業現況,甚至同樣出自OpenAI的另一款圖像生成AI「DALL-E」,還能產出優秀的藝術作品。此外,這篇文章除了三位「人類」作者,第四位共同作者正是ChatGPT!你看得出來嗎?是否已經能夠體會AI帶來的破壞型變革?
網際網路的未來已來臨,或者可能已來臨?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