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編輯委員會召集人。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系名譽教授。行珩全人均衡系統創辦人。
川普上任後祭出的關稅政策為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混亂與不確定性,理解川普全面而反覆的政策背後意圖為何、與美中關係之間關聯何在將有助於釐清其關稅政策的走向與未來趨勢。
美國的主觀認知是中國經濟必須受到強力抑制,美國才能持續保持霸權地位。川普上台後,美國能夠成功長期維持美國的霸權嗎?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落幕,川普也將重回白宮。他為所欲為、無視道德與法治界線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對台灣企業而言,最需要擔心的是川普的關稅政策,以及由兩岸地緣關係引發的政治風險。
關於中國大陸的經濟,大家都在密切關注其走向。過去,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中,房地產業是關鍵產業之一,但現在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度已經下降。
在科技發展過程當中,能夠利用科技獲利,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重要法門。台灣企業雖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有重要地位,但組織規模小,因此如何在利基市場中迅速擴增規模,比同行更有效運用AI提升競爭力,是所有領導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台灣政府一向以美國會協助台灣抵禦中國入侵為由,認為中共不會軍事攻台。然而,現實情況是,中共擔憂台灣跨越台獨紅線,對台灣採取日益逼近的軍事壓迫。政府應該考慮採取適當的作為,導引中共停止這種危險作法。
美國為了降低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因此進行風險管控。方法之一是維持軍事溝通管道,以及提出「小院高牆」的競爭邏輯,而台灣廠商若掌握好時機,就可能左右逢源。
歷史上最受國際矚目的台灣大選,已經順利結束,展現了台灣百姓的民主素養,大家在選舉規則中運作,接受選舉的結果,這是民主社會可以持續運作的重要元素。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