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想推動變革與轉型,有一個成功的關鍵在於:內部知識是否有效流通?而這點有賴於團隊成員之間實際交流的「弱連結」與「強連結」。在工作型態多元化與AI工具大行其道的當下,這點更值得企業領導人深思。
全球政經局勢瞬息萬變,從貿易戰到AI革命,企業領導人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不確定性。但在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我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在混沌中領導的核心能力?本期「哈佛新思維」聚焦不確定年代的領導力,精選5篇文章,從決策勇氣到團隊激勵,帶您掌握關鍵領導技能,在變局中重新找回方向與主導權。
關稅危機令企業領導人憂心忡忡,這正是讓自己轉型為「雙元組織」的時刻:將「探索新機會」的單位與「專注於現有業務」的單位分開管理。無論是在實際結構層面,還是企業文化層面,「雙元」策略都是此刻的生存之道。
王品集團曾因食安風暴陷入低谷,營收與形象全面重挫。陳正輝接班後,靠著小步快跑的改革與貼近市場的策略,10年間讓王品重返榮耀,營收從160億提升至220億,每股盈餘更成長30倍。這位幕後操盤手究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固創科技是一家老牌電梯公司,在物聯網的趨勢下面臨數位轉型壓力。顧問提出技能重塑的學習計畫,但利害關係人紛紛發出疑慮,比如家族基金會的股東代表認為學習計畫只是浪費錢,不如直接聘請新人才;工程部門主管擔心老技師會離職以示抗議。即使也有支持的聲音,但內部難以凝聚共識,執行長亞歷克斯不知該如何定案。
根據貝恩顧問公司所做的調查,許多企業積極推動目標導向的轉型計畫,但只有十二分之一成功做到持續改善績效。要突破這個困境,需要領導人調整自身對目標設定的心態,並明確訂出絕對值目標,而非模糊的相對比率;最後,管理階層也不要只盯著成本,以免企業整體文化偏向短視近利,使「轉型」變成不受員工歡迎的字眼。
AI快速演進,接手許多過去難以自動化的工作任務。這不僅擴大了合格勞動力的定義,也迫使企業必須重構人才策略。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逐步成為「數位隊友」,與人類協作完成業務。本文提出七項關鍵行動,協助人資與採購主管建構以人機協作為核心的勞動力體系,掌握效率、規模與彈性,同時應對AI導入帶來的倫理、法遵與治理挑戰。
【S2#30-3】本集來賓:遠傳電信總經理 井琪
今日,我們往往認為變革不可避免,因此所有企業都聚焦於如何管理變革。但其實並非所有變革都有必要。科學研究表明,在考慮管理變革之前,應該考慮人們在工作上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提高生產力。因此,與其一味追求變革,不如先思考:我們是否也該重拾「穩定管理」的價值?
有時候,策略的確需要轉彎,但轉得太快、太頻繁,反而會讓團隊無所適從,不只浪費時間和資源,更可能打亂目標節奏、影響士氣,甚至打擊利害關係人的信心。在真正策略轉向之前,領導人可以先自問三個問題:(1)我們現在是真的需要調整策略,或只是因為執行不佳?(2)是不是外部壓力太強,讓我想要急著改變?(3)我是不是被乍看很新穎的機會吸引,而忽略了現有目標的價值?
當組織日益龐大、層級日益複雜、作業流程也因而日益緩慢,領導人要如何管理,才能帶領組織走出這個困境?美國加州監理所的所長史蒂夫.戈登(Steve Gordon),採取「巡迴式管理」,將民眾視為顧客,成功改造時常遭受抱怨的監理業務,值得企業領導人參考。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