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報導過無數長青企業的成功之道,今年10月22日,它自己滿九十週年了!除了感到欣慰之外,我們希望藉著這個時刻,沉澱、反思,再出發...
面對目前迅速運轉的營運挑戰,企業要如何以最創新的方式因應,並達成設定好的策略目標?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設置第二套營運系統,以靈活、網絡狀的結構,和傳統階層架構互補,讓企業更容易經營,及加速策略變革。
「管理」是什麼?「管理」為什麼重要?「管理」會走向何方?作者從歷史切入,回顧管理發展,像是科學化、知識工作者崛起、策略應用與執行、全球化的影響等。最後,他提出面對21世紀的世界,管理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利用「目標」、「獎懲」、「監督」這三項基本原則,可處理全球最複雜的問題:打造優良管理。雖然這些「最佳實務」看似基本,卻能立即而大幅改善績效,有助於大幅提升全球收入、生產力,並提供全球亟需的服務。
作者以《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多年的工作經驗,敘述一本為新手企業經理人製作的平實指南,如何演變成一家開創議題的機構。這份兼具學術期刊與一般雜誌性質的刊物,該如何守住過去的榮光,並在未來持續發揚光大呢?
作者是哈佛商學院的院長,他回想自己在印度求學時,與《哈佛商業評論》的第一次接觸。當時的他只是個實習生,卻因為這樣全新的閱讀經驗,從此開啟了自己的視野,懂得如何用全新的方式,來觀察這個持續在變化的世界。
我們都知道,檯面上的談判是必要的。但每一樁複雜的交易,通常會建立在一系列小交易的基礎上,並牽涉到多方人士。這種交易需要檯面下的策略運作。換句話說,就是安排小交易的順序,務求達成目標,爭取支持,促成交易。
為什麼家族企業在經濟繁榮時的獲利較低,經濟蕭條時的績效卻勝過其他非家族企業?這是因為家族企業聚焦在生存韌性上,而不是短期績效。如果非家族企業在經營時,能取法家族企業不同的七大策略選擇,可望會因而獲益。
印度孟買的五千名餐盒快遞員,一星期有六天,要將13萬餐盒從顧客家中送到辦公室。他們沒受過什麼教育,也不用高科技產品,卻極少出錯,就算遭遇豪雨、洪水、暴動與恐怖攻擊也一樣,堪稱企業追求服務品質的活教材。
「重返職場」計畫,讓企業甄選重返職涯的專業人士。
華爾街分析師的建議,可以撼動市場。但即使上市公司領導人花費大量時間和分析師往來互動,對分析師如何得出那些建議,能獲得的資訊仍是少之又少。究竟是什麼因素,對分析師的想法造成最大影響...
若要讓利害關係人能成功地合作,首先需要的是社會心理學家所謂的「觀點借用」(perspective-taking),也就是透過別人眼睛看世界的能力。組織的領導人如何培養這種極為重要的技能...
當今世界,管理對於任何國家,社會或機構的重要性,已無庸置疑,這也反映在MBA這學位或《哈佛商業評論》這一刊物的普遍流行上。然而一個令人困惑而且造成令人不知所從的現象,卻是人們心目中的管理,往往屬於相隔好幾個世代的觀念或做法...
目前台灣的管理教育存在很多挑戰,最近政府也在談人才流失問題,急迫需要解決。在1990到1998年這段時間,台灣經濟發展得很快,吸引許多海外華人返台;當時大家都覺得,必須把握這個時機,如果那時候不回來,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這些1990年代學成歸國的師資,也是台灣管理教育最大的優勢之一。但到了現在...
管理教育必須讓學生知道,做一項決策不是那麼容易,要考量很多不同的議題;除了對會計、財務等方面的基本訓練之外,還包含個人層面的溝通、與別人相處的能力,甚至是終身學習的能力,也就是培養釣魚的能力,在進入企業工作之後,仍然可以不斷發展,不會產生...
台灣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製造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成立於1971年的台達電子,更可算是隨著台灣電子產業發展的脈絡成長。本刊採訪台達電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請他談談在這四十年當中,台達電如何逐步成長,也見證台灣企業管理發展的演變...
某家銀行「多元化招聘部門」的主管面臨兩難局面:一方面,不知道該不該懲處一位違反公司政策,只晉升白人的經理人。另一方面,他也懷疑起這份工作的意義,猶豫自己是否為了保有多元人才,而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全球行賄調查為西門子帶來很大的衝擊,並致使該公司的監事會決定,首次雇用外部人士彼得.羅瑟,來擔任公司最高領導人。而他在危急狀況下接掌大位,如何充分利用這個艱困的時刻,大刀闊斧地迅速重建組織。
要打造職業生涯藍圖,其實可以向政治人物的競選活動借鏡。當然,在職場上,對許多人來說,「政治手腕高」聽起來很負面,但學會這些遊戲規則,並不等於你就要不擇手段。而且,如果只想極力避開,最終可能會害到自己。
如果你的組織來到一個重要的週年慶,就像《哈佛商業評論》現在這樣,你不會忽略要紀念這個特別的時機。但身為組織領導人,不眠不休地專注在創造未來上,你確實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過去嗎..
陳明哲專欄 陳明哲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策略管理學者,他是美國管理學會成立七十年以來 第一位沒有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的主席。陳教授的動態競爭理論被譽為 是能補足波特靜態競爭理論不足的新理論,讓企業更能在動態環境中 制定適當的競爭策略,陳教授著有《動態競爭》(Competitive Dynamics )。 本刊很榮幸自2012年7月號起每月刊載他的專欄文章,他將深入淺出, 以豐富生動的例子介紹他的動態競爭理論。
本書作者康納曼被公認為「繼佛洛依德之後,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的跨領域研究,對經濟學、醫學、政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並於2002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康納曼在本書中解說「直覺式思考」(快思)和「邏輯式思考」(慢想)這兩個主角在各種心理劇碼中如何搭配分工。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