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企業實驗與創新管理權威,曾參與許多全球化企業的產品、流程和技術開發工作。著有《實驗有效:價值上億的線上實驗〉(Experimentation Works: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Business, HBR Press, 2020)。
生成式AI常會出現各種幻覺以及大量不一定有用的建議。亞馬遜的Catalog AI系統雖然可以自動生成商品頁,以及相關的商品標題、圖片、說明等,也苦於這些難解的問題。亞馬遜後來採取哪些步驟,不但確保AI生成的品質,還能大規模測試各項微調的效果,本文有精彩的說明。
以馬來西亞為根據的亞通電信集團,藉由使用應用程式介面(API),讓斯里蘭卡與孟加拉的小型企業,得以使用亞通的科技資產,創造逾9萬項服務。亞通的經驗有何能夠參考之處,讓科技資產的潛力得到充足運用?
一般認為,某人之所以高升領導階層,是因為他有足夠的成功經驗。正因如此,領導人在做決策時難以走出固化思維的象牙塔,因為他們相信遵循經驗或業內常規,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提出假設、產生質疑、進行論證、積極實驗,這樣的科學步驟才是推動創新的動力。請領導人師法科學家,把做決策,當成一場邁向成功的實驗。
擴大組織實驗規模的能力極為重要,但很多企業難以做到,不是因為技術,而是企業文化。因此,企業必須創造這樣的環境:員工能培養好奇心、資料勝過人的意見、民主領導模式。而高階主管也必須正視每天都可能面對自己想法被證明是錯誤的情況。
公司如果能建立適當的實驗基礎設施和軟體,不但可以評估改善網站的構想,還能評估商業模式、策略、產品和行銷方案方面的構想,而且不必耗費很高的成本。本文告訴你,如何充分運用AB測試和其他對照實驗。
力求創新時,做好商業實驗,可提高成功機率。要確認是否值得出錢出力來進行商業實驗,企業要問幾個問題:實驗是否有清楚的目的?利害關係人是否承諾接受實驗結果?如結果顯示必須放棄計畫,他們願意嗎?實驗可行嗎?
印度孟買的五千名餐盒快遞員,一星期有六天,要將13萬餐盒從顧客家中送到辦公室。他們沒受過什麼教育,也不用高科技產品,卻極少出錯,就算遭遇豪雨、洪水、暴動與恐怖攻擊也一樣,堪稱企業追求服務品質的活教材。
經理人如果不了解設計產品和製造產品的流程不同,就會套用零瑕疵、效率導向的技巧,來控制研發成本,改善品質。但這種提高工廠績效的方法,套用在產品開發上,效果通常會適得其反,導致延宕、破壞品質、提高成本。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