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曾經的高績效員工表現不如預期,甚至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呢?
很多人都看過蜜蜂或蒼蠅在玻璃窗內努力往外飛,它沒意識到隔著一層玻璃,不斷碰壁還一直努力。它很忙,但那是盲目的忙,而且一定很茫然:我要去的地方,明明就在眼前,我這麼努力,怎麼就到不了?
不論是公司策略或是人才招募,組織領導人與其要求最佳化選項,不如尋求最適化方案。
本刊2022年6月號的封面故事〈什麼樣的工作人人愛〉,作者馬可仕.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提出一個觀點:員工不需要熱愛工作中的每件事,但研究顯示,只要有一點熱愛(Love),就能顯著減輕工作倦怠,有助於提高工作投入程度。他將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公司,稱為「熱愛+工作」組織,能夠有效提升員工的工作投入度;員工在這樣的組織裡,也更能發揮潛力,找到職涯的方向。
你所在的組織,真的知道行銷部門創造了哪些效益嗎?為了讓公司全面了解行銷團隊的價值,請制定一個「行銷指標路線圖」,說明行銷活動為公司帶來的影響。
B2B的銷售領導人及團隊可能已經發現,如今要實際接觸到顧客,並對他們的購買偏好產生影響,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根據調查,高達43%的顧客更喜歡沒有銷售代表的購買體驗。難道傳統銷售代表的職涯將走向消亡?
近來,愈來愈多企業改用OKR來衡量團隊績效,然而,如果領導人想用OKR來衡量個人貢獻,往往就會出現兩種常見錯誤:無助於判斷員工是否真的實現有意義的成長或改進;員工不願冒風險設定更具企圖心的目標。相反地,領導者對個人貢獻者的評估,應該基於他們的工作對團隊目標達到如何的貢獻程度,以及這些目標能給公司和客戶帶來什麼真正的價值。
如果沒有徹底理解KPI,只會使各部門主管承受壓力,也得不到真正關鍵有效的績效數字。KPI必須反映出一項事實,就是價值創造是雙向的,交易雙方都必須從中獲益,因此要替雙方都制定衡量指標。其次,應考量各項指標之間相互影響的因果關係,這才是KPI應該發揮的作用。最後,KPI不是一套完整無缺的指標,必須審慎地隨時調整,順應不斷變動的環境。
有一種全面的新方法,可以量化組織在世界上留下的足跡,以透明化方式呈現公司造成的真正影響。這麼做有三大好處:公司可以重新衡量本身的獲利,建立更良好的機制;投資人得以更準確地將資金投注在環境友善的企業;顧客與員工能做出符合價值觀的購買與職涯抉擇。「影響透明化」將會重塑資本主義,衡量成功時所用的指標不只是金錢,還包含我們在生活中產生的正面影響。
這兩方面若同時獲得改善,成效會高於只有其中一個方面有改善。
這種想法必須成為未來工作的一部分。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ALENT MANAGEMENT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