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資深編輯。與克里斯多福.梅爾(Christopher Meyer)合著《站在太陽之上》(Standing on the Sun: How the Explosion of Capitalism Abroad Will Change Business Everywhere)。
一位經理人獲悉另一個團隊的專案內容之後,知道那項專案有嚴重缺失,可能注定會失敗。但他並沒有參與那項專案,如果冒然介入,說不定反而會激起對方的防衛心理,無法真的幫上忙。因此,他現在該插手幫忙,還是袖手旁觀?
在這篇專訪中,紅帽公司(Red Hat)執行長吉姆.懷特赫斯特(Jim Whitehurst)接受本刊英文版前主任編輯茱莉亞.柯比(Julia Kirby)專訪,暢談如何啟發員工、激勵員工、授權給員工,讓他們不管是哪個層級、擔任哪個職位,都能基於自己的職責,勇於任事。
要在智慧機器時代的職場上勝出,是有策略的:只要改變觀點,不以「電腦取代由高等教育人才擔任的工作」的角度,而認為機器是為了強化工作,人們便可望獲得更多機會,成就也會大不相同。本文據此提出與機器共舞的五個步驟。
隨著網際網路而來的廣告革命大約已十年了,原本的廣告創意已經完全終結了嗎?看看現在的網路廣告,你可能覺得是的,廣告創意已消失殆盡。
作者以《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多年的工作經驗,敘述一本為新手企業經理人製作的平實指南,如何演變成一家開創議題的機構。這份兼具學術期刊與一般雜誌性質的刊物,該如何守住過去的榮光,並在未來持續發揚光大呢?
以不當的績效指標作為決策基礎,最終可能會讓好事變成壞事。本文以「雄孔雀的尾巴愈變愈大,以致影響逃生」為例,說明資本主義「失控」的過程:人們致力追求股東權益報酬率,並持續競爭,結果反而造成資本主義的危機。
華爾街令人討厭的理由,現在可以再加上一條:愛對創新潑冷水。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的瑪麗.賓納(Mary Benner),在她的新研究(發表在今年的《組織科學》期刊)中,檢視股市分析師如何研究與報導,正在進行顛覆式變革(disruptive change)的產業界主導企業。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