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全球化、國際化的經營趨勢,加上世界經濟版塊的迅速移轉,你的事業勢必要跟上這股風潮,否則很容易從高度競爭的浪頭上跌下來。因此,從現在起,備好自己的各項必備技能,朝國際級企業領導人的方向大步邁進。
在利潔時工作,你必須是個全球公民,隨時準備調任到世界各地去。公司認為,這樣全球移動的文化,有助於產生新構想,並培養出全球創業家。而經由全球交流產生的新產品,占了公司淨營收的40%,成為成長的主要動能。
當前的醫療體系,正面臨著劇烈的轉型,原本主導醫界的守舊派,逐漸讓出舞台;而以績效帶動的團隊,則逐漸崛起。換句話說,醫師的角色正在變化,不再只是孤獨的英雄,更是帶領優秀醫療團隊的領導人。
外科醫師兼作家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在他的近作《手術前檢查清單宣言》(The Checklist Manifesto)中說明,如果在手術開始前,提出一些簡單問題,比方說:「我們有沒有給病人抗生素?」甚至如「我們彼此介紹過了嗎?」便可降低超過三分之一的感染和死亡人數。
健康照護領域問題叢生的主要關鍵,就是「組織缺乏設計」,以致改善醫護品質、降低成本的目標,一直無法達成。但也有些醫護組織,並沒有坐等別人告訴他們怎麼做,就已開始進行改善整個體系的工作了。他們的做法是......
管理美國的健康照護成本,並改善品質,需要多管齊下。每一塊錢的成本,都取自民眾的收入,所以,美國政府即使面臨來自醫師、醫院、製藥和醫療設備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人的種種阻力,仍必須力圖克服。
在工作上,如果你太過在意同事的成功,可能就會忽視自己的職涯。因此,如果不抑制「嫉妒」這種人類的本性,就會破壞你的公司,以及你本身的績效。但只要經過適當的轉化,嫉妒的破壞性力量可以轉變成更有生產力的作為。
經濟潛力無窮的新興市場,是許多企業布局全球的首選,但光著眼在前景,卻往往會忽略風光獲利數字下的風險。幸好,現代通訊科技、社會人際網絡、賽局理論,提供了新的工具,有助於提防外國政府的法規侵蝕掉你的獲利。
企業長期都忽略營運帶來的副作用,也就是經濟學家所稱的「外部效應」。過去,企業雖因不顧外部效應而得到好處,但如今,企業必須學會處理這些效應。換句話說,企業社會責任不再只是道德議題,也對營運產生重大影響。
的確,中國是一個艱困的市場:他們的假貨猖獗、限制又多,政府對外的態度也強硬。而且,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早已進駐那裡了,現在才開始似乎已錯過先機。不過,如果你因而決定不進入中國市場,顯然會犯下更大的錯誤。
有一個經濟指標,似乎為企業指出了長遠的希望:美國家庭儲蓄率上升了。家庭儲蓄率是受薪者的收入當中,沒有花掉的部分。過去,美國家庭的儲蓄近乎零,但這次經濟崩潰之後,便一直上升。
零售商在打折促銷時,通常會用以下兩種方案:把掌上型電腦(PDA)降價到349美元一段時間後,再直接調回原價499美元;或是以「每日低價」招徠顧客後,就把價格定在449美元,不再變動。但新研究指出,還有一種做法比上述兩種都好。
在數位錄影機的時代,三十秒電視廣告已經沒戲唱了嗎?那可不一定。即使用快轉播完,廣告仍會對觀眾產生極大的作用。而且,如果他們之前用正常速度看過這個廣告,那一格一格像素化、模糊不清的廣告畫面,效果完全跟用正常速度看時一樣。
新的研究結果指出,董事會加強掌控經營團隊,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執行長現在較不願意互相提供策略建議。
卡夫公司(Kraft)在1月收購吉百利(Cadbury)時,這樁交易被視為股東資本主義的勝利。吉百利深植在英國的根,敵不過出售公司可為股東帶來的利益。一名吉百利家族成員描述買方是「一家為漢堡製造起司的公司」。吉百利董事長羅傑.卡爾(Roger Carr)說:「實際情況是,我們是一家全球性企業的一部分。」
不論公司如何大聲疾呼創新的重要,為何員工就是沒有提出新點子呢?原來他們是害怕。
要不要讓其他企業加入自己公司的創新方案?答案並非是或否那麼簡單。
研究發現:模仿並沒有受到重視。模仿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可能高於創新。模仿並非不動腦筋地重覆別人做過的事,而是明智地探索因果關係。
企業找出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特別是市場領導者的最佳實務,然後試著實行。
幾年前,某家大型消費產品公司的行銷團隊到我的實驗室,興致勃勃地準備用行為經濟學原理,測試某項新的定價機制。
大多數品牌的經理人不會注意到極端的消費者,或是對他們不感興趣;極端消費者對某個品牌非常著迷,會把10%以上的終身收入,花在那個品牌上
中國與台灣,雖然同文同種,但其實在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本刊專訪台灣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劉鏡清,從他親身在大陸康師父工作時的體驗,以及為大陸客戶進行諮詢服務時的觀察,來談台灣經理人在中國可能遭遇的問題與因應之道。
看到本刊三篇有關醫療制度與醫療品質的文章後,令我甚感興奮。因為,三位作者的見解幾乎百分之百印證了我自己這二十年來,對醫療制度與醫療品質的看法與想法。
台灣國際化人才必須要有什麼能力,才能在國際嶄露頭角?國際人資服務業者「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台灣總經理陳玉芬,在本文談論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與挑戰。她認為,應具備五項能力:整合力、資源力、專業力、行動力、適應力。
今年初,全球性的會計和顧問諮詢服務業者PricewaterhouseCoopers(台灣的會員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受訪的全球一千多位企業領導人認為,未來一年,全球平均約有 19%的企業增聘員工的幅度會超過 5%,而中國(含香港)會有 30%的企業增加員工的幅度超過 5%。
一個因主管阻撓,以致有志難伸,終於離職的員工,在另起爐灶後表現亮眼,卻也同時遇到了瓶頸。就在這個時候,久違的老長官向她招手,要她歸隊,並接掌大位。然而,這個看似光明的前景,卻隱藏著無法預期的陰暗面......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