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策略結盟集團(Strategic Alignment Group)董事長,這家顧問公司專精於以時間為基礎(time-based)的企業競爭,著有《快速週期的時代》(Fast Cycle Time, Free Press, 1993)。
一位遺傳學的知名人物、一位社群媒體投資人、一位研發領袖,以及西班牙的衛生部長走進一間酒吧……別誤會,這不是一則笑話的起頭,而是最近在馬德里麗池飯店裡發生的實際情況:
要讓顧客不致拂袖而去,甚至成為常客、老主顧,就必須讓顧客在與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體驗「感覺良好」。換句話說,唯有全盤掌握顧客經驗的公司,才能採取真正有效的方法,不僅改善顧客關係,也讓公司業績蒸蒸日上。
以不當的績效指標作為決策基礎,最終可能會讓好事變成壞事。本文以「雄孔雀的尾巴愈變愈大,以致影響逃生」為例,說明資本主義「失控」的過程:人們致力追求股東權益報酬率,並持續競爭,結果反而造成資本主義的危機。
企業長期都忽略營運帶來的副作用,也就是經濟學家所稱的「外部效應」。過去,企業雖因不顧外部效應而得到好處,但如今,企業必須學會處理這些效應。換句話說,企業社會責任不再只是道德議題,也對營運產生重大影響。
行銷人員如果惰性不改,忽視以網路為行銷媒介的巨大威力,會發現當大眾媒體廣告萎縮時,自己公司產品的影響力也會隨之縮減。
要讓顧客不致拂袖而去,甚至成為常客、老主顧,就必須讓顧客在與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體驗「感覺良好」。 換句話說,唯有全盤掌握顧客經驗的公司,才能採取真正有效的方法,不僅改善顧客關係,也讓公司業績蒸蒸日上。
目前在企業界充斥著許多概念,像是社會網絡、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由顧客創造的內容等,這些概念全都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人際網絡(human networks)威力強大,但我們如何運用人際網絡來創造價值?畢竟,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點淺顯邏輯,已經獲得許多相關應用方面的證實,像是禮來藥廠(Eli Lilly)解決科學疑問的網路社群InnoCentive,以及在家工作的媽媽可以尋找與分享網路創業忠告的網站Internetbasedmoms.com。不過到目前為止,建立網絡的效果不一,有時成功,有時失敗。我們的電腦裡儲存了許多已經沒用的密碼,使用那些密碼的社群早已不存在了。
許多主管了解,注重過程、多功能的團隊,可以大幅改善公司為顧客提供產品及服務的方式。然而,大部分的主管卻未能了解,這些團隊需要新的績效評估制度來協助他們完成任務。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