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s Ross School of Business)策略講座教授。
1989年,時任倫敦商學院講師的哈默爾和密西根大學教授普哈拉,共同寫下這篇《策略意圖》時,就預示著管理學中一支重要的新力量已經到來。哈默爾和普哈拉認為,西方公司專注於調降野心,以維持資源配置,因此難以突破框架。相比之下,日本企業通過加快組織學習的步伐來活用資源,試圖達到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後者會培養員工追逐成功的企圖心,並藉由在全世界傳播影響力的願景,來維持這種企圖心。這就是小松株式會社著手「包圍開拓重工」、佳能設法「擊敗全錄」所運用的策略。哈默爾和普拉哈更進一步描述了日本公司的四種競爭性創新方法:建立層層優勢、尋找競爭對手的盲點、改變參與條件、透過合作展開競爭。這篇文章也獲得了隔年的麥肯錫獎。
本文是策略大師普哈拉生前最後力作,他以印度的創新先驅為引,認為買得起與永續,正在取代高價與充裕,成為創新推手。文中提出「甘地式創新」,打破「愈多就愈好」的創新迷思,找到用更少資源,為更多人做更多事的祕訣。
企業愈成功,就愈難看出自己何時該有所改變。
企業找出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特別是市場領導者的最佳實務,然後試著實行。
過去兩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各界對經理人的角色產生空前的爭論。有關經理人績效、執行長薪酬,以及董事會角色的討論相當激烈,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高階主管的職責。
企業多半認為,追求環保會提高成本,回報又不如預期,所以得不償失。尋求永續只是社會責任,不符經濟效益,在景氣未完全復甦時必須暫緩。其實,這些想法是錯的,有遠見的企業發現,創新的永續作為,才是長久經營的關鍵。
身為領導人,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經營的企業能永續發展下去。這個目標看起來並不容易,實際上卻也沒那麼困難,只要你能找到關鍵的致勝之道,一切就水到渠成了。而這個關鍵的致勝之道是什麼?就是企業的「核心能力」!
企業只想賺錢,而且什麼錢都賺,心中沒有一點公益概念?社會團體只想著自以為是的正義,完全不管營利,更與企業勢不兩立?其實可以不這麼尖銳對立。自由市場機制讓高階主管與社運人士得以合作,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同時改變企業組織與窮人生活。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