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過後,台積電日本熊本廠(JASM)開幕,便一直是科技產業界的熱門話題。熊本廠於2022年4月動工,20個月後便舉行盛大的開幕典禮,並計畫在今年底正式營運量產。
全球化已死,目前世界貿易正進入一個新的秩序,不再以規則為基礎,而是雙邊或多邊的貿易協定,且可能隨時生變。面對這個變局,作者建議生態系統轉向「無需許可」的運作方式,並建議企業應該採取4個做法來因應。
當今世界二大強國美國與中國正展開數位冷戰,而AI將是這個戰場上最關鍵的技術。本文指出,AI可能會對於民主制度造成威脅,民主國家必須合作、負責任地創新,才有可能在這場競爭中獲勝。
印度2010年至2019年的實質GDP成長率為6.9%,在全球名第二,是已開發國家的三倍多;多國籍企業的印度子公司,股價淨值比也遠超母公司。這都顯示,沒有印度策略的跨國公司,將錯失成長和獲利的良機。本文提供3項建議,幫助企業把握未來最大的消費市場。
近來美國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與中國重啟高層溝通管道。自從2月份中國的高空氣球在美國被擊落之後,中國斷絕了與美國幾乎所有的高層溝通,最近布林肯終於得以訪華,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並且於一個月內又在雅加達與王毅會面;財政部長葉倫也已結束中國的訪問,期間她表現地極為親合低調,向中國同儕鞠躬,而且說美國不尋求贏者通吃,但是必須分散風險,再次降壓美國過去的說法,從「脫鉤」,到「去風險」,到「分散風險」,這是一個很溫和,無敵意的講法;美國的商務部長同時也即將訪華;而拜登也熱切表達希望在今年11月美國舉辦APEC會議期間與習近平見面。
30年來,整個世界在所謂的「全球化」驅使下蓬勃發展,然而,這樣看重「拚經濟」更甚於政治利益與國家安全的時代即將結束。在新的時代裡,制定經濟政策時會更優先考量地緣政治與產業韌性,創業投資也需要面對全新的挑戰……
俄烏戰爭猶未歇,台海局勢處在中美大國博奕的緊張氣氛之中,中國在南海地區與東南亞諸國也不時有所齟齬,企業被夾在如此高風險的地緣政治中,應如何自處應對?
許多平台企業仰賴網絡效應來成長,但若要推向國際,其他地理區域的顧客可能並不接受同一套策略。具體來說,平台公司在追求國際成長時應該考慮三大關鍵領域。
美國6月份通貨膨脹達9.1%,創40年紀錄,儘管聯準會今年已經升息1.25%,由於6月份數據超過預期,市場判斷聯準會7月份升息幅度會落在0.75%至1%間,年底利率應會超過3.5%。
疫情衝擊、地緣政治複雜、氣候異常等問題,似乎在漸漸消弭「全球化」的浪潮。早在十年前,就有專家預測區域化的貿易活動會捲土重來,如今世界各大經濟體也開始考慮,甚至著手進行供應鏈重組,不禁令領導人思考:我是否該立即應對貿易活動徹底區域化的到來?本文提供一些數據分析,讓領導人在決策時有更多的參考指標。
【#24-2】想打造一項專案並不簡單,那我們可以善用哪些工具幫助我們更加有效地管理專案?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