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企業要如何持續吸引消費者?「成長型產品」不但能滿足顧客多變的需求,還能延長產品生命週期,有助於建構出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的生態系。宜家、Keurig咖啡機等知名品牌都已開始布局,打造能持續創造價值的產品。
消費者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需求,如果公司設計出一款會跟著消費者一起成長與改變的產品,那麼公司不僅可以提高顧客價值、促進環境永續,更能從中獲利、取得競爭優勢。這類產品如何打造、採取何種商業模式,本文具體介紹。
企業高階主管需要同時回顧過去的產品與流程,並為未來的創新做準備。如此在「利用」(exploit)現有能力與「探索」(explore)新機會間取得平衡,是管理上的一大挑戰,能做到的公司並不多。然而,少數成功的企業會將「探索新機會」的單位與「專注於現有業務」的單位分開管理,並在高階主管層級維持緊密聯繫,這種結構被稱為「雙元組織」(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雙元型經理人是關鍵,他們既能嚴格控管成本,又具創業家精神,並能客觀做出必要的權衡。雖然建立雙元組織不容易,但只要高階主管有決心推行,任何公司都能做到。
想實現企業創新,僅有一個「好點子」是萬萬不夠的,你還需要......(本集來賓:SparkLabs Taiwan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 邱彥錡 Edgar)
「孤獨」已成為一種流行病,不僅損害個人健康,還嚴重影響組織的生產力。當代領導人在追求卓越發展的同時,也必須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
【第四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創新商模轉型獎中小型企業組首獎暨ESG特別獎】罹患特殊疾病的病患,很有可能因為經濟因素無法服用自費的昂貴藥品。采照看到這個需求,搭建串連「醫師」「病人」「藥廠」的平台;從創新到執行,其間的困難如何克服?
為什麼一些被認為「最有可能成功」的企業,即使看起來做對所有的事,卻常落得關門大吉的下場?經驗豐富的天使投資人小麥克.梅普爾斯(Mike Maples Jr.)、與史丹佛商學所講師彼得.齊貝爾曼(Peter Ziebelman)發現,懂得運用能超越現狀的「拐點(inflection points)」,也就是能夠徹底改變人們思考、感受和行為的事件,才有機會成為能打破常規的新創品牌。
有太多企業都創新無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企業對創新採取兩極化做法。在光譜的其中一端,企業的研發工作通常偏重於產品更新和漸進式的產品線升級,在較低風險下創造適度的成長;在另一端,創投業者偏好高風險的「革命式」創新,尋求顛覆產業並創造超高報酬。但是,創新還有一條更好的中庸之道。這張表格比較創新光譜上的3個點。內建於現有企業內部的漸進式創新位於其中一端,立於現有企業外部的創業式創新在另一端。中間則是成長驅動器模式。
若你嘔心瀝血,讓自己的創新點子成功上市,卻發現競爭對手模仿你,把結果「整碗端走」,你必然怒不可遏。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表示你的商業判斷正確,不如更進一步建立品牌辨識度,劃出與競爭者的差異。
全球超過一半的電動車(EV)都行駛在中國的道路上。儘管美國很早就投入電動車市場,德國和日本也在汽車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但中國仍擁有最普及的電動車大眾市場,比亞迪在2023年第4季的電動車銷售量超過特斯拉。關鍵原因有三:在相鄰產業進行實驗、鼓勵提出營運解決方案,以及加倍投資於核心技術。
「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今(4)日登場,論壇場次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政大DBA專任教授暨政大商學院院長黃家齊、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國泰航空數碼部總經理鄒銘諾,分別提出對生成式AI的洞見與企管解方。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