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最熱
數位轉型
、
商業模式
、
人工智慧
、
創業
、
專案管理
我要訂閱
登入
HBR導師講座
新冠肺炎專區
最新文章
主題分類
職場新手進修
台灣CEO 100強
數位封面故事
雜誌
書籍
影音
HBR個案研究
精選專題
觀念圖解
數位版訂戶專屬
管理地圖
最新出版
2021年3月號
免費閱讀
會員登入免費看更多
訂閱數位版首月暢讀60元
首頁
/
雜誌
/
2010年4月號(我是無國界人才)
2010年4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請選擇出版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0年4月號(我是無國界人才)
焦點企畫
是醫師,更是領導人
透明化經營為上策
是照護者,更是精算師
是醫院,更是企業
是專家,更是溝通者
本期目錄
本期目錄
要目精華
總編輯的話 From the Editor
仗劍出鄉關
領導之人員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今年初,全球性的會計和顧問諮詢服務業者PricewaterhouseCoopers(台灣的會員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受訪的全球一千多位企業領導人認為,未來一年,全球平均約有 19%的企業增聘員工的幅度會超過 5%,而中國(含香港)會有 30%的企業增加員工的幅度超過 5%。...
收藏本文
分享
"仗劍出鄉關"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焦點企畫 Spotlight
栽培自己九大全球力
跨文化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艾倫在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製造商工作,前途不可限量。公司派他赴北京擔任消費性產品部門在中國的總經理,他上任時摩拳擦掌,意氣風發。艾倫的上司一直強調,中國是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市場,他的職責就是帶領公司擴張在中國的版圖。雖然在艾倫之前的那位總經理提醒過他,中國分公司內部有一些問題,會影響業務發展,尤其是行...
收藏本文
分享
"栽培自己九大全球力"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栽培無國界的人才
管理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他們說,你又不能回家了。如果在利潔時公司(Reckitt Benckiser)工作,你可以回家,但你可能不希望回家,而且當然也不需要回家。許多自稱為全球性企業的公司,意思是說他們在全球各地都有業務,他們的工作遍布所有時區,而且讓公司的重要人員輪調到不同市場去工作,用這種方式來培育人才。我們的做法則更...
收藏本文
分享
"栽培無國界的人才"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醫師,更是領導人
培養領導力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當前醫療照護的問題癥結,就在於像我這類年逾五十的醫師(大多為男性),我們當年所受的醫學教育,比今日多幾分藝術,卻比較不講財務。我們被訓練成一早就到醫院守護病人,直到情況穩定,而且關注眼前每位病人的需求,不去顧慮成本。我們所受的教育要求我們親自確認每項檢測的結果,不仰賴他人。確保品質的唯一方法,就是替...
收藏本文
分享
"是醫師,更是領導人"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專家,更是溝通者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外科醫師兼作家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在他的近作《手術前檢查清單宣言》(The Checklist Manifesto)中說明,如果在手術開始前,提出一些簡單問題,比方說:「我們有沒有給病人抗生素?」甚至如「我們彼此介紹過了嗎?」便可降低超過三分之一的感染和死亡人數。雖然這項做法簡單...
收藏本文
分享
"是專家,更是溝通者"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醫院,更是企業
組織重整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其他地方,談到如何救治問題叢生的健康照護領域,都不乏各種改進的提議。從採取新的組織形式、改用不同的給付制度,到實施自由市場競爭,每一種建議想克服的,都是相同的挑戰,就是改善健康照護的品質,以及降低飛升中的成本,或是至少抑制成本不再上揚。可惜,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包括美國政府正在推動的...
收藏本文
分享
"是醫院,更是企業"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照護者,更是精算師
成本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管理美國的健康照護成本,並改善品質,需要多管齊下。每一塊錢的成本,都取自民眾的收入,所以,美國政府即使面臨來自醫師、醫院、製藥和醫療設備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人的種種阻力,仍必須力圖克服。
收藏本文
分享
"是照護者,更是精算師"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轉化嫉妒的七大思維
激勵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當你走進剛升官同事的辦公室,你注意到他美麗的家人在他們新度假屋的留影。他若無其事地調整了一下特別訂做的西裝,提到他即將參加在瑞士達沃斯(Davos)召開的董事會議,並發表演說。一方面,你想衷心為他感到高興,並慶祝他的成功,但另一方面,你希望他跌進阿爾卑斯山上的洞裡。 嫉妒,就是看到別人得到他們...
收藏本文
分享
"轉化嫉妒的七大思維"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打敗隱藏風險三布局
新興市場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企業若能憑著技術,或是管理能力來創造價值,當它進行海外投資時,可望讓公司股東和投資標的國家的人民都獲益。然而,即使企業的產品非常契合標的國當地的需求,也不保證這樁海外投資一定會成功。無論在先進或新興經濟體,任何完善的海外投資計畫,都可能受到選舉等政治事件、經濟危機,或是社會觀感等變數的干擾。這些變數...
收藏本文
分享
"打敗隱藏風險三布局"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透明化經營為上策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拿近年來主要食品業者的表現,和二十年前菸草公司的做法相比,你會發現,商業案例前後的差別,很少有這麼鮮明的。 1980年代,抽煙導致肺癌的證據大量湧現,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Philip Morris)的管理階層仍積極嘗試遏制這類證據,宣稱消費者選擇抽煙,是出於自由意志。 1993年,《華盛頓...
收藏本文
分享
"透明化經營為上策"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太晚「登陸」中國?
全球策略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現在進入中國市場,或在中國擴大營運,是好時機嗎?從某方面來說,我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因為當其他國家正處於經濟低迷時期,中國卻仍一支獨秀。高盛投資公司(Goldman Sachs)預測,2010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將超過11%。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許多外國投資人並不滿意中國的現況。Googl...
收藏本文
分享
"太晚「登陸」中國?"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台灣聚焦 Taiwan Spotlight
強悍+專業=立足中國
經濟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中國與台灣,雖然同文同種,但其實在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本刊專訪台灣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劉鏡清,從他親身在大陸康師父工作時的體驗,以及為大陸客戶進行諮詢服務時的觀察,來談台灣經理人在中國可能遭遇的問題與因應之道。 兩大要件與三大特質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以下簡稱問):台灣的...
收藏本文
分享
"強悍+專業=立足中國"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從醫界自我改革做起
健康照護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看到本刊三篇有關醫療制度與醫療品質的文章後,令我甚感興奮。因為,三位作者的見解幾乎百分之百印證了我自己這二十年來,對醫療制度與醫療品質的看法與想法。 眾所周知,醫療制度涉及的層面很廣,包括保險業、醫療器材與藥品的製造業、醫療提供者、民眾及政府等各方面利益的糾葛,所以,世界各國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收藏本文
分享
"從醫界自我改革做起"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國際化人才必備五大實力
培育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國際化帶來了人才的競爭,對台灣的經理人來說,愈來愈多的工作機會可能在海外,特別是在中國。台灣的經理人想在中國發展,面臨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包括當地人才、從海外留學或工作歸國的「海歸派」,甚至其他國籍的人才。因為,各國企業紛紛湧進中國市場之際,各國人才同樣也搶進中國人力市場。面對這種情況,台灣國際化人...
收藏本文
分享
"國際化人才必備五大實力"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哈佛個案研究 HBR Case Study
【個案研究】復職十字路口
職涯規畫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蓮娜(Liana)上傳了她不久前參觀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產品展所拍的照片:一輛太陽能動力車、一部3-D電視、一台電子閱讀器、另一台電子閱讀器、又一台電子閱讀器。她一一點擊著,內心悲喜交織:她早先對時代潮流的判斷是正確的,她的產品應該去參展才對。 五年前,她還在消費性科技產品公司歐奇思(Orch...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復職十字路口"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個案研究評論篇】復職十字路口
職涯規畫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創造力要靠領導力加持 蓮娜不該接受這份工作,這個機會除了會帶來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外,也充滿各種警訊,而且她的成功機率微乎其微。 首先,我們完全看不出,蓮娜擁有勝任歐奇思產品開發總監職位必備的專業能力。她之前在這家公司擔任的職位較低,而且只領導過一個開發計畫。當然,過去的資歷證明她能看出...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評論篇】復職十字路口"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專欄 Column
模仿比創新更有價值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研究發現:模仿並沒有受到重視。模仿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可能高於創新。模仿並非不動腦筋地重覆別人做過的事,而是明智地探索因果關係。 研究方法:歐迪德.先卡詳細檢閱重大商業模式創新的相關研究,以及包含歷史和神經學等八項科學與學科的突破性研究。在所有案例中,他發現模仿是進步的主要根源,即使企業主管與...
收藏本文
分享
"模仿比創新更有價值"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看上極端消費者......並學會愛上他們
行銷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大多數品牌的經理人不會注意到極端的消費者,或是對他們不感興趣;極端消費者對某個品牌非常著迷,會把10%以上的終身收入,花在那個品牌上。但他們可能是你最強大的盟友。這項研究的對象,是中國、歐洲、日本的兩千名極端消費者,結果發現,他們的熱情很有感染力。他們透過部落格、粉絲網站、YouTube影片和口碑,...
收藏本文
分享
"看上極端消費者......並學會愛上他們"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最佳實務的成效有限
全球化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企業找出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特別是市場領導者的最佳實務,然後試著實行。這種標竿管理(benchmarking)在商業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我不是非常欣賞這種流程。它也許能讓企業趕上競爭者,卻不會幫它們成為市場領導者。企業要成為贏家,靠的是注意到重大機會,並發明下一步的實務,過去二十多...
收藏本文
分享
"最佳實務的成效有限"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當直覺打敗科學......
組織文化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幾年前,某家大型消費產品公司的行銷團隊到我的實驗室,興致勃勃地準備用行為經濟學原理,測試某項新的定價機制。我們決定,先從我學生和我一直在研究的主題著手,也就是測試「免費」的誘惑力。我覺得很興奮:這家公司可能因此而深入了解客戶的決策過程,我們則會獲得對學術工作有用的數據。對方同意設立幾個提供不同銷售產...
收藏本文
分享
"當直覺打敗科學......"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構想觀察 Idea Watch
經濟復甦只是假象?
顧客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有一個經濟指標,似乎為企業指出了長遠的希望:美國家庭儲蓄率上升了。家庭儲蓄率是受薪者的收入當中,沒有花掉的部分。過去,美國家庭的儲蓄近乎零,但這次經濟崩潰之後,便一直上升。我在撰寫本文時,儲蓄率約為4.8%。支出減少在短期內拖累了經濟成長,但經濟學家和企業領袖都說,家庭儲蓄率改善是個好兆頭。「如果儲...
收藏本文
分享
"經濟復甦只是假象?"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打折促銷賺更多
訂價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零售商在打折促銷時,通常會用以下兩種方案:把掌上型電腦(PDA)降價到349美元一段時間後,再直接調回原價499美元;或是以「每日低價」招徠顧客後,就把價格定在449美元,不再變動。但新研究指出,還有一種做法比上述兩種都好。 邁阿密大學和ALBA商學研究所的麥可.齊若斯(Michael Tsi...
收藏本文
分享
"打折促銷賺更多"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讓廣告主愛上數位錄影機
行銷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在數位錄影機的時代,三十秒電視廣告已經沒戲唱了嗎?那可不一定。即使用快轉播完,廣告仍會對觀眾產生極大的作用。而且,如果他們之前用正常速度看過這個廣告,那一格一格像素化、模糊不清的廣告畫面,效果完全跟用正常速度看時一樣。 「拿數位錄影機的普及率當理由,而減少電視廣告預算的廣告主,動作或許太快了,...
收藏本文
分享
"讓廣告主愛上數位錄影機"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董事會害執行長自掃門前雪?
董事會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新的研究結果指出,董事會加強掌控經營團隊,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執行長現在較不願意互相提供策略建議。 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麥可.麥當諾(Michael L. McDonald)和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
收藏本文
分享
"董事會害執行長自掃門前雪?"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股東資本主義的迷思
共享價值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卡夫公司(Kraft)在1月收購吉百利(Cadbury)時,這樁交易被視為股東資本主義的勝利。吉百利深植在英國的根,敵不過出售公司可為股東帶來的利益。一名吉百利家族成員描述買方是「一家為漢堡製造起司的公司」。吉百利董事長羅傑.卡爾(Roger Carr)說:「實際情況是,我們是一家全球性企業的一部分...
收藏本文
分享
"股東資本主義的迷思"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不創新員工不能說的祕密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不論公司如何大聲疾呼創新的重要,為何員工就是沒有提出新點子呢?原來他們是害怕。 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的袁飛榮(Feirong Yuan, 音譯)和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的理查.伍德曼(Richard W. Woodman)調查了經理、股票辦事員等數...
收藏本文
分享
"不創新員工不能說的祕密"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該聯手還是自己動手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要不要讓其他企業加入自己公司的創新方案?答案並非是或否那麼簡單。根據艾薩德商學院(Esade Business School)的艾斯提夫.艾密拉爾(Esteve Almirall),以及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萊蒙.卡薩德蘇斯-馬薩內爾(Ramon Casade...
收藏本文
分享
"該聯手還是自己動手"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栽培自己九大全球力
跨文化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我們多半沒有學過如何和文化、背景都與我們不同的人共事,但有愈來愈多人已很難避免這件事。從科技與世界已互相連通的觀點來看,世界也許是平的;但世界同時仍是崎嶇不平的,因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可能是用不同的方式做事。在這個崎嶇不平的世界,我們需要能超越文化與政治的領導人,來激勵和帶動那些文化和背景與他們截然不同的人。 要在這股國際化經營趨勢,以及迅速移轉的世界經濟版塊中勝出,你必須從現在起,培養各項必備技能,朝國際級企業領導人的方向邁進。
收藏本文
分享
"栽培自己九大全球力"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栽培無國界的人才
管理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跟一些知名廠商相比,「利潔時公司」的名氣並不大,但這家公司過去幾年的成長表現,都優於競爭對手寶僑家品、聯合利華,以及高露潔等知名大廠,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也不例外。 締造這種驚人績效的原因,在於「全球移動」的企業文化。在利潔時工作,你必須是個全球公民,隨時準備調任到世界各地去。公司前四百名高階主管,分屬53個不同國籍,而大部分的高階主管,多年來都不是在自己的本籍國家工作,公司的業務則分布在六十多個國家。利潔時認為,這有助於產生新構想,並且培養出「全球創業家」。而經由全球交流產生的新產品,占了公司淨營收的40%,是成長的主要動能。
收藏本文
分享
"栽培無國界的人才"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醫師,更是領導人
培養領導力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為了平息今日醫療服務零散且混亂的亂象,需要新類型的領導人,他們的任務是:把醫師組織成團隊;應視患者治療情況來評量醫師績效,而不是看醫師做多少事;靈活運用財務與行為誘因;改善流程;消除機能不良的文化。
收藏本文
分享
"是醫師,更是領導人"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專家,更是溝通者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外科醫師兼作家阿圖.葛文德表示,如果在手術開始前,提出一些簡單問題,比方說:「有沒有給病人抗生素?」便可降低超過三分之一的感染和死亡人數。
收藏本文
分享
"是專家,更是溝通者"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醫院,更是企業
組織重整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要改善健康照護的品質和抑制飛升中的成本,要由現有醫療院所的醫生做好以下三項任務:針對醫界已相當了解的疾病,嚴謹地運用有科學依據的最佳方法來診斷和治療;面對複雜或醫界目前了解不深的狀況,反覆試驗摸索;蒐集和運用從日常醫護作業中獲得的知識。
收藏本文
分享
"是醫院,更是企業"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是照護者,更是精算師
成本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管理美國的健康照護成本,並改善品質,需要多管齊下。
收藏本文
分享
"是照護者,更是精算師"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轉化嫉妒的七大思維
激勵員工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把自己和成功的同事作比較,可以產生激勵作用,但也可能引發嫉妒。在工作上,如果你太過在意同事的成功,可能就會忽視自己的職涯。因此,如果不抑制「嫉妒」這種人類的本性,就會破壞公司的績效,以及你本身的績效。 為了控管自己的感覺,作者提供一些心理上的練習,使你展現最慷慨大方的自我,包括:面對自己的感覺,把負面的思考習慣,轉換成更有生產力的思考習慣,就能對別人展現更開放包容的態度,更樂於接受改變,在工作上更有滿足感。
收藏本文
分享
"轉化嫉妒的七大思維"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打敗隱藏風險三布局
新興市場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新興市場是許多企業布局全球的首選,但光著眼在前景,往往會忽略其中隱含的風險。目前,開發中國家政府雖已不再沒收外國人的投資,卻會用管制措施或選擇性的不管制來影響外資獲利,估計相關成本相當於加稅至少33%。 大多數傳統風險管理工具,對降低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的效果非常有限。企業必須學習如何管理政治風險。幸好,現代通訊科技、社會人際網絡、賽局理論,提供了新的工具,有助於提防外國政府的法規侵蝕掉你的獲利。投資人可按照本文的步驟,建立一套分析更深入、防禦力更強的系統,來管理政策風險,以便擴大你的投資機會。
收藏本文
分享
"打敗隱藏風險三布局"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透明化經營為上策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稱職的現代企業領導人,最重要的是為外部效應擔起責任。外部效應是指企業對外界造成的影響(如汙染)。目前,外界要求企業為本身運作負起責任的壓力,正在急劇加大,這是拜以下三方面的趨勢所賜:企業和企業對外界的影響,規模都日益擴大,測量那些影響的技術日趨先進,利害關係人的環境意識顯著增強。 因此,企業應採用一個外部效應架構,以理智地處理相關問題。你應當聚焦在真的是由你公司對社會造成的問題。這樣一來,你就能釐清輕重緩急,設定可衡量的目標,並採取適當行動。
收藏本文
分享
"透明化經營為上策"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太晚「登陸」中國?
全球策略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的確,中國是一個艱困的市場:他們的假貨猖獗、限制又多,政府對外的態度也強硬。而且,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早已進駐那裡了,現在才開始似乎已錯過先機。不過,如果你因而決定不進入中國市場,顯然會犯下更大的錯誤。 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登陸中國的企業領導人,雖然一定會覺得自家公司有些缺陷,但也不應認為自己遙遙落後。中國和全球經濟的整合程度日益提高,而且中國當前的變化,更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商機。後來者可以在一開始就設立整合全球營運的事業,如此就會大幅改造他們在世界各地的營運。甚至可以說,他們目前正處於有利位置,可以好好把握這個良機。
收藏本文
分享
"太晚「登陸」中國?"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個案研究】復職十字路口
職涯規畫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一個因主管阻撓,以致有志難伸,終於離職的員工,在另起爐灶後表現亮眼,卻也同時遇到了瓶頸。就在這個時候,久違的老長官向她招手,要她歸隊,並接掌大位。然而,這個看似光明的前景,卻隱藏著無法預期的陰暗面…… 兩位專家學者提供以下的建議:艾根贊德國際公司資深顧問亞勞茲認為,要獲得理想的工作,事前必須積極主動、深思熟慮地尋找,而不是貿然接受現成的機會。艾力克斯伙伴公司金融服務事業副總裁瓦伊納表示,回鍋員工可把既有人脈、圈內知識,以及新的觀點等資產帶到原來的公司,成功地在老東家開創事業第二春。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復職十字路口"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經濟復甦只是假象?
顧客
|
雜誌文章
|
2010年4月號
本期的構想觀察第一篇〈經濟復甦只是假象〉指出,美國近期小升的儲蓄率,並不是我們所等待的那一線曙光。 其餘六篇文章,分別是:〈打折促銷賺更多〉、〈讓廣告主愛上數位錄影機〉、〈董事會害執行長自掃門前雪?〉、〈股東資本主義的迷思〉、〈不創新員工不能說的祕密〉、〈該聯手還是自己動手〉。 另外,還有〈模仿比創新更有價值〉、〈看上極端消費者……並學會愛上他們〉這兩篇研究報告,以及兩篇專欄:〈普哈拉專欄:最佳實務的成效有限〉及〈艾瑞利專欄:當直覺打敗科學……〉。
收藏本文
分享
"經濟復甦只是假象?"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登入
記住我的登入狀態
忘記密碼?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我同意接受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加入會員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請輸入創建帳戶接收密碼重置的電子郵件地址。
換一張圖形
密碼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