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為「價值」而建立的原生數位媒介,就像網際網路是資訊的原生數位媒介。這對商業和企業有重大影響。我們預期,這些領域將先受益:解決數位時代的智慧財產問題、創造較佳的共享經濟、開放製造作業、改變企業的協作。
區塊鏈正促成新型組織興起,沒有董事、執行長,也沒有任何種類的階層結構,而是由在區塊鏈上互動的所有個人來共同管理,對平台有貢獻的使用者,兼具平台貢獻者與平台股東的身分。這種模式,或許會讓我們邁向真正的共享經濟。
這位創業家表示,求職者來面談時,別只重述已寫在履歷表上的東西。同時,他也提出新創企業會注意的六項特質:事前上網做功課、願意接受指導、展現創業精神、積極任事的主動精神、真實呈現價值觀、盡力爭取但不強求。
星巴克的文化會如此有強而有力,是因為它與星巴克的獨特能力緊密連結。你應該從公司文化裡挑出少數幾項正面特質,這些特質連結到你們的身分認同,以及所屬行業經營成功所需的獨特能力。你們應強化、擴散那些特質。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這項技術已出現比特幣、智慧型合約、權益證明等應用。這些和其他變化,代表交易成本急遽降低。當交易成本降到看不見的程度,現有的商業模式就會有突然、大幅度、難以預測的整合和解體。
現有的全球金融系統,因老舊、採取集中式作業、有排他性而效率低落,但這種僵局的解決方案已經出現:區塊鏈。由於這種破壞性技術帶來的承諾和危險,許多金融業者紛紛投資,大部分的理由,都是因為區塊鏈可減少交易的摩擦和成本。
區塊鏈技術特別適合用來改善供應鏈的效率,最終帶來動態的需求鏈,而不是僵固的……
對你來說,「創業家」的意義是什麼?
任何情況下的領導人,都必須了解激勵語言理論的每個要素,並知道在適當的時間,強調適當的要素。運用已由研究證實可行的三要素公式,來鼓舞你的團隊。
亞倫.艾達最著名的角色,是在電視劇《外科醫生》(M*A*S*H)中飾演鷹眼(Hawkeye Pierce),他也是導演、編劇、書籍作者、科學節目主持人,並成立兩家機構協助人們改善溝通技巧,而這也是他新書的主題。
你是否覺得會議太多、會開太久,而且沒有決議,甚至拖累了你與團隊的工作。的確,有問題的會議,不只浪費時間,更會影響你的專注力、創意,以及整體績效。因此,本文教你如何收回這些時間,以便進行有意義的工作。
非平台企業往往不了解能把產品和服務變成多邊平台。即使了解,也不知如何進行。因此,本文提供了四個方法:開門歡迎第三方加入、連結顧客、連結產品以連結顧客、成為多邊平台供應商。這些構想適用於實體及線上業務。
借鑑技術過去的發展,可預測未來的顧客想要什麼。本文因此提出三個步驟:首先,回顧公司技術的演變,找出顯著推進發展的面向。接著,畫出每個面向的效用曲線,確定該技術目前的位置。最後,決定創新工作要聚焦在哪裡。
「靈魂飛輪」如何從只有一間教室,變成一年以約15個據點的拓展速度穩定成長?公司執行長表示,關鍵是確保課程不落入重複窠臼,不局限在「健身公司」的定位,並從「友誼和社群」的核心價值出發,打造長期經營的品牌。
現在人們熱切關注的「區塊鏈」(blockchain),運作基礎正是密碼學。本刊專訪台灣少數的密碼學專家,銓安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長、台灣大學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陳君明,他表示:如果要評估區塊鏈應用的可行性,就不能對密碼學一無所知。
實體業者如果想打造O2O行銷能力,讓消費者在虛實融合的場景中,被觸動購買欲望,會遇到什麼挑戰?Timberland台灣品牌總經理黃昭瑛分享三大挑戰:一,客訴比人流更早出現;實體通路銷售不能掉;如何串起線上線下資訊,帶動銷售成長。
人們經常將虛擬通路和實體通路分開看待,但消費者在購物時,早就將虛擬與實體通路視為一體。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別蓮蒂認為,在業者真正能做到營造全通路消費場景,並協助消費者在虛擬和實體之間切換之前,現階段「重要的是不要讓消費決策流程出現斷鏈。」
台灣中小企業利用跨境電商的情況,令人困惑,僅有48%中小企業已經開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梁定澎接受本刊專訪,分析台灣中小企業為何在跨境電子商務投入腳步遲疑的原因。
AMIS帳聯網科技公司是台灣第一家商用區塊鏈應用企業,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世偉在7月中旬接受本刊專訪,以新創業者的角度出發,評析台灣未來發展區塊鏈的機會與挑戰。
鴻海集團富盈數據執行長陳顯立,是台灣O2O實戰的先驅,他曾多次在任職的企業成功利用線上電子商務帶動業績大幅成長。今年7月18日,他接受本刊專訪,分析國內零售業者發展O2O時最常見的三大迷思,並提出如何讓數據決策有效的建議。
弗希品牌因為銷售下滑,需要重整。執行長有兩個選擇:外聘強悍的物流及採購整頓高手,或是內升最孚眾望、卻無整頓經驗的高階主管。外聘高手主張強力革新。內部老臣主張緩步漸進。哪一種領導方式適合此時的弗希品牌?
「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本文介紹的三本新書皆認為,若想解決現今面臨的社會與技術挑戰,就必須仔細考量它們的人性面。再者,選擇學習領域的重要性,遠不及尋找方法來拓展思考,我們應避免死守在最熟知的領域。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