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數據更需要人文素養
「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本文介紹的三本新書皆認為,若想解決現今面臨的社會與技術挑戰,就必須仔細考量它們的人性面。再者,選擇學習領域的重要性,遠不及尋找方法來拓展思考,我們應避免死守在最熟知的領域。
主修人文科系的大學生,常會被問到某個問題。他們被問的次數實在很頻繁,而且被很多人問過,簡直就該把這個問題印在他們的學位證書上了。這個被朋友、就業顧問、家人一再提出的問題,就是:「你拿這個學位打算做些什麼?」意思就是:「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
根據以下三本新書,答案是:「很有用。」從矽谷到美國國防部,大家開始了解,若想有效解決現今面臨的最大社會與技術挑戰,我們必須仔細考量它們的人性面:這部分正是人文科系畢業生受過良好訓練之後培養的專長,姑且稱為電影、歷史、哲學書呆子的反撲。
在《文科人與技術人》(The Fuzzy and The Techie)一書中,創投家史考特.哈特雷(Scott Hartley)把矛頭指向人文學科與電腦科學之間的錯誤二分法。有些科技業領導人曾宣稱,如果你想在數位經濟中謀職,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外的領域,都是錯的。就像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共同創辦人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的名言:「人文科系今日教的東西,很少與未來有關。」
哈特雷相信,這種唯STEM獨尊的思維大錯特錯。主要的問題是,這樣的思維鼓勵學生以職業的角度
根據以下三本新書,答案是:「很有用。」從矽谷到美國國防部,大家開始了解,若想有效解決現今面臨的最大社會與技術挑戰,我們必須仔細考量它們的人性面:這部分正是人文科系畢業生受過良好訓練之後培養的專長,姑且稱為電影、歷史、哲學書呆子的反撲。
在《文科人與技術人》(The Fuzzy and The Techie)一書中,創投家史考特.哈特雷(Scott Hartley)把矛頭指向人文學科與電腦科學之間的錯誤二分法。有些科技業領導人曾宣稱,如果你想在數位經濟中謀職,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外的領域,都是錯的。就像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共同創辦人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的名言:「人文科系今日教的東西,很少與未來有關。」
哈特雷相信,這種唯STEM獨尊的思維大錯特錯。主要的問題是,這樣的思維鼓勵學生以職業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