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理由,會讓領導人聚焦在短期:成長緩慢、股東行動主義、政治紛擾等。然而,有些執行長仍能著眼於長期,並連續多年繳出漂亮的成績單。我們2016年版的〈全球執行長100強〉,就揭露了他們是誰。
本刊英文版集團總編輯亞迪.伊格納西斯與今年前三名的執行長對談,了解他們對以下幾個議題的觀點,包括:短期壓力、千禧世代的管理,還有一般人反企業的態度升溫。
為什麼有些創新技術很快便成為市場主流,有些技術卻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普及?其實,這不僅與新舊技術本身有關,也與新舊技術的生態系統有關。因此,如何確定產業的生態系統是否準備好採用最新技術,將是成敗關鍵。
過時的生態系統讓既有業者離顧客愈來愈遠。面對嶄新的數位世界,傳統企業的經理人應思考產業未來趨勢、找出符合顧客需求的長期數位策略。此外,這些企業必須為合作伙伴開創新商機,讓大家都能從新的生態系統中獲益。
在目前這樣高度連結的世界,即使是再大型的公司,都必須集合各方力量,以抓住各種機會聚合之處的商機。本文便以「思科超創新生活實驗室」為例,說明這種由多個組織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出新解決方案的「生態系統創新」。
對提升公司績效極有幫助的「組織重整」常遭誤解,且常執行不當,以致效益不彰。為此,本文提出一個實用指南:只要照著五個步驟的流程,就能協助企業從中獲得最大價值,並將過程中的痛苦減到最小,成功完成組織重整。
企業必須評估員工在一段時間內對組織的貢獻,以便做出薪酬與升遷方面的決定。若缺乏正式考核制度,這些決定將在黑箱中完成。因此,臉書決定維持績效考核制。而從臉書的經驗中,我們了解績效考核依舊是有價值的。
麥達莫是美國人,到總部在德國的思愛普任職,不是他首度領導外國企業。有相關經驗的他建議企業領導人,無論在哪個國家,首先要了解並尊重當地的企業文化運作,以及這家企業追求的目標。然後,設想該如何帶領公司達成那些目標。
「過勞」有三大症狀:精疲力竭、憤世嫉俗、無能為力。想解決問題,可採取四個步驟:優先照顧好自己、轉變自己的觀點、減少接觸會帶來壓力的活動和關係、尋求有助益的互動。本文也提出如何防止團隊陷入過勞。
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可能是我們全國極為關注的議題。我們對白領犯罪的態度有點不同。
數十年來,她一直在拓展表演藝術的界限:自行撞牆、以刮鬍刀割自己、靜坐750個小時不動。雖然剛出道時,只在次要的場地表演,但她終於晉升到最著名的場地,像是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和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現在,她的回憶錄《穿牆而過》(Walk Through Walls)出版了。
本文研究發現,雖然許多企業創投表明他們的首要動機是策略性投資,但從運用的績效衡量指標看來,這些創投真正著重的仍是財務報酬。要改變這種情形,可請執行長積極介入,表態支持企業創投的真正角色是策略性投資者。
當一個名氣響亮的產品被召回,競爭對手應會有搶攻市占率的機會。畢竟,召回產生的負面名聲,會使該品牌形象受損,所以消費者自然會考慮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
我們很習慣聽到朋友和同事談論政治議題,但這個角色換成執行長時,我們會怎麼想?
當招聘主管跟求職者的前主管進行求職者背景調查,有一個特別難回答的問題:「你認為這位求職者最需要努力改進的弱點為何?」本文研究列出十個最常見的待改進之處,包括:自信心、溝通能力、經驗、知識、時機管理等等。
本文作者認為,當君子的特質展現在企業家身上時,會比「社會」企業家更懂得經營企業,會比「良心」企業家更能發揮社會責任。而台達創辦人鄭崇華,就是最適合的實例,他讓社會看見,「企業家」如何成為人類正向發展的動力。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曾為《哈佛商業評論》繁中版編輯委員會召集人,他在本文分享如何從本刊不同種類的文章受益。他認為,本刊文章可分為三類:一,提出經營管理分析架構;二,啟發新想法;三,分享別人的經驗或者公司的案例。
全球創新生態丕變,台灣企業自1990年代,個人電腦風潮之後,就難以尋得新成長動能。近十年,儘管大家都在談創新,結果卻不如期待,問題出在哪裡?《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在10週年慶之際,邀請董事學會理事長、本刊編輯委員會召集人許士軍探討其中關鍵。他認為,台灣政府與產業普遍迷信工業時代初期泰勒式管理,造成了「創新觀念危機」;若期望有所突破,唯有讓領導力成為創新驅動力!以下為許士軍教授訪問內容整理:
本期焦點企畫其中一篇〈當過去的成功過時了〉,探討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何非數位原生的企業,這麼難在新的數位創新生態中轉型成功?」這個提問對於台灣企業也十分關鍵。本刊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教授溫肇東撰文為全球繁體中文版讀者導讀。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調查全球企業績效最佳執行長,今年進入第五年。〈2016年:全球執行長100強〉結果在今年10月中旬發表,入圍全球績效最佳執行長的台灣企業家共有兩位: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他們分居全球百強的40名與第83名。前者的財務績效雖然傑出,但受到公司環境、社會與治理績效排名落後影響,總排名因而往後滑落;後者則是在去年落出全球執行長百強之外,今年重回榜單,顯示企業領袖維繫全球競爭力有多麼不容易。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0月21日以「人才,決定台灣大未來」為題舉行論壇,慶祝十週年,邀請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中鼎工程集團董事長余俊彥,以及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DDI)繼任管理部門副總裁馬修.佩士(Matthew Paese)等嘉賓與會,與現場數百位長期訂戶互動。會中議題聚焦在台灣企業難以成功升級的關鍵挑戰:人才嚴重短缺。
是什麼讓執行長徹夜不能眠?除了企業生存的壓力,現代執行長要操心的事還很多。包括兼顧投資人期待的短期業績和長期目標、跟上商業環境和技術的快速變化、建立足夠的人才庫來帶動成長...
從事「看老天臉色」的農業,面對農場所在地加州長期乾旱,這位之前讓六千英畝農地休耕的農民,與身兼工作伙伴的家人,討論是否該繼續開鑿更多口井,並轉為有機耕作,還是與現實妥協,把農地租給一家太陽能公司。
林英祥新書《窮小子變世界名人》敘述一個平凡的屏東鄉下窮小子,如何藉由自身奮鬥與貴人相助,把握無數機緣努力學習,化平凡為不凡,讓BASES成為企業創新的驅動力,更締造了「低誤差率」與「高暢銷率」的產品分析常勝紀錄。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