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策略學助理教授,與人合著有《創新資本》(Innovation Capital)、《領導轉型》(Leading Transformation)與《精實創新學》(The Innovator's Method)。
面對科技新創公司來勢洶洶的破壞,老字號企業總是慢了半拍,只能束手無策嗎?有一個方式,能夠結合既有公司的雄厚資源與新創公司的數位能力,值得領導人參考。
近年來,企業界開始流行敏捷法,積極呼籲數位轉型,這股熱潮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愈發多變、充滿不確定性。我們現行的大部分架構,都是在較穩定的時期開發出來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因此我們需要新的框架。本文提出在這種時刻制定策略的三大關鍵,幫助導人校準方向。
面對未知的事物,我們都會感到退卻,害怕自己遭受損失或者受傷。如果這麼想,就忽視了不確定性的另一面:可能性。讓自己策略性地面對未知,即便失敗,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量子電腦的運作,如今還只能存在於實驗室中,但距離走進主流市場,已是指日可待。在此之前,企業如何因應這項技術可能帶來的破壞?我們回顧過往重大技術轉變的前例,發現在新舊技術混合的過渡時期,企業會運用結合新與舊的解決方案,在今天的現實和明天的潛力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資訊技術公司印福思(Infosys)就已經開始嘗試這種混合策略,讓我們看看它是怎麼做的。
(2021/1/8編按:今日特斯拉股價飆漲創歷史新高,而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身價也正式超越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特斯拉提供一種「亂中有序」的方法。在混亂的表面下,公司致力汽車產業轉型的策略,為所有創新者帶來不會過時的寶貴經驗,特別是如何為構想贏取支持,以及如何把新科技推出到市場上。總之,特斯拉發展出多管齊下的策略。它的核心策略,在生態系統的各個層次都有獨特的元素。同時,特斯拉也採用有效的方法建立創新資本,以便爭取資源與支持。
企業大張旗鼓地投入數位轉型,卻忽略了要取得最佳成果,可能只需要調整,而不是再造。 的確,數位轉型應該追求哪些機會、哪些計畫又應該優先,都讓人難以捉摸。難怪許多主管都以為,數位轉型就是破壞式的,包括龐大的技術新投資、從實體徹底轉向虛擬通路,以及收購科技新創公司。 不過,任教於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兩位作者研究顯示,有許多企業運用漸進的方式,無論是核心價值主張和供應鏈都維持不變,數位進展也一樣順利。
事實證明,神經科學可幫助企業改變思考新機會的方式,特別是在新興的應用神經科學領域。應用神經科學的關鍵,就是取得在某個情況下有關做決策的真實資料。宜家家居(IKEA)如何使用神經科學來決定本身的商業模式?
尋求突破的許多公司,因為認知偏誤而陷入現狀,不可自拔,並阻礙它們看到機會。但有四個戰術能協助企業克服偏誤,並以更有創意的方式思考。這四個戰術包括科幻小說和其他非傳統工具,可激發想像力,帶來突破性成長。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