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於2022年11月問世以來,愈來愈多人將重覆、固定的工作,交給AI處理。「AI不會取代人類,但會使用AI的人會取代不會使用AI的人。」生成式AI還有哪些我們該知道的應用領域?未來它會發展成什麼樣貌?
龐大的使用者數據,蘊藏難以估量的價值,但企業在運用時,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或心態,都應該特別注意道德準則,以免引發意想不到的危機……
突然倒閉的企業就如同被地震摧殘的高樓大廈,造成的社會成本可不小,就像大樓一樣,愈大的企業影響愈大。
一間道德操守良好的公司,能避免發生醜聞,獲得投資人信賴,但多數公司頂多在入職訓練簡單說明道德規範,或提供檢舉熱線,這只是消極的杜絕;公司應主動培養員工的道德感,讓員工認同自己的工作,並發展熱心助人的品性。
很多研究表明,建立一個親密、團結,宛如大家庭般的企業文化,對於激勵員工士氣,以及提高生產力都有幫助,但其實這樣的文化中潛藏著一個隱憂,那就是如果有員工犯錯,同儕有可能會沉默且視而不見,從而養廱為患。難道全公司的員工都道德淪喪嗎?恰好相反,正是因為員工重視對方,因此會擔憂對方被揭發後的遭遇。領導者該怎麼在維持和睦文化的同時杜絕這個隱患?
在疫情爆發初期,有一派觀點認為,某個治療HIV患者的藥物,也能用於醫治新冠肺炎,導致許多機構向嬌生公司大量下單。訂單激增原本是好消息,但對治療新冠病情的需求如果過多,恐怕會影響原本給HIV患者的供藥量。這有點類似經典的列車難題,不管選擇哪一邊,都會面對道德困境。嬌生的醫療長在當時必須面對這項兩難抉擇,她會怎麼做呢?
通常組織想要建立系統來強化成員的「道德行為」,本意都很好,可是心理作用會限制這些方案的效果。除非領導人把成員的實際決策過程考量進去,否則員工和公民往往會忽略這些系統,甚至增加不道德的行為。
瑪格麗特在一家無煙爐製造商工作,表妹琳達在公司的供應商那裡工作。琳達向瑪格麗特透露,自己的公司大幅裁員。瑪格麗特應該向主管報告供應商出現經營問題,還是保持沉默,守住表妹的職位?
該如何在企業弊端或倫理瑕疵發生之前防患未然?金融業格外重視這層隱憂。如今在歐洲,已有大型的銀行成立行為風險團隊,以便在初期就找出有風險的行為。這個團隊人數精簡且立場中立,卻涵蓋了多領域的專家,包含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和鑑識專家等共同參與。行為風險團隊可以向企業提供建言,以改變組織的文化。
法律不一定會訂出明顯的倫理道德界線。例如,臉書引起軒然大波的劍橋分析公司事件,臉書的行為雖然合法,也並未逾越產業限度,卻並非以使用者的最佳利益為考量。但想要立法禁止所有收集資料的行動,絕對不會是個好辦法。而且,與其依賴法規,企業領導人應該走的是一條倫理規範的路。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