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位成為企業營運的基本能力,「協作」就成了創新與成長的關鍵動能。本期揭曉「數位轉型鼎革獎」,並探討API時代下的整合與統籌新契機。也在此與讀者分享:從下期起,本刊總編輯將由張彥文接棒,持續與您並肩前行。
延續「鼎新.革故」的精神,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經過45位產官學醫專家嚴謹審核,最終獲獎率僅26%。本屆除了既有的卓越營運、智慧製造和創新商模等項目,今年更首次新增「年度數位長獎」與「AI應用特別獎」,針對趨勢發展和企業需求,不斷調整精進。另外,生成式AI的興起,正推動企業從營運流程、決策模式到組織文化的全方位革新。這場變局不僅檢驗企業的創新力與執行力,更考驗領導者能否將AI轉化為組織核心動能,也關乎是否能透過轉型,創造永續發展的競爭力。在這股浪潮中,誰能真正成為下一個引領未來的先行者?
許多台灣企業誤以為導入系統就等於數位轉型,卻始終看不到成效。事實上,「轉型有成」與「尚在摸索」的企業競爭力差距正快速拉大。SAP全球副總裁陳志惟指出,成功關鍵在於精準規畫、追求實質ROI,並將轉型深入各部門。他建議企業領導者應先掌握自身體質、善用數位工具輔助決策、尋找適配的轉型夥伴,更重要的是以總體擁有成本(TCO)衡量價值,而非只看短期省錢效益。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領袖獎-大型機構組暨創新商模轉型獎-大型企業組楷模獎暨AI應用特別獎】數位轉型不僅是導入系統,更是從經營模式到組織文化的變革。對外,黃男州善用數位平台的特性,翻轉「大戶優先」思維,讓更多小資族成為未來潛力客群;對內,他帶領高階主管進修AI課程,也鼓勵創新文化、廣納年輕人才。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領袖獎-大型機構組暨智造升級轉型獎-大型企業組楷模獎】華城電機在2024年的營收衝破200億元,讓數位化深入工作日常的企業文化功不可沒。三代接棒的總經理許逸德清楚認識到,數位轉型不是蒐集數據就好,更知道要怎麼從其中挖掘價值,並對科技發展保持開放心態。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領袖獎-中小型機構組】你想過冷氣服務也可以「訂閱制」嗎?東昇空調不但做到了,如今還占營收15%。然而,為了推動改革,二代接班的曾健瑋曾在公司「三進三出」!他如何讓這個傳統行業走向數據改革之路?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數位長獎暨年度最佳醫療機構先鋒獎首獎】鼎革獎今年首度開設「數位長獎」,奇美醫院教學部部長廖家德是唯一的獲獎者。奇美醫院很早就展開數位轉型,他持續深化科技運用,不只加強醫療品質,也顧及醫療同仁的身心健康。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最佳企業-製造業先鋒獎首獎】從企業內部大語言模型、數位雙生工廠到機械手臂上的AI視覺模組,緯創資通將員工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專注於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創新,5年內實現營收與利潤雙成長。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最佳企業-製造業精銳獎首獎】宏于電機從鐵皮小廠房進化為輸配電產業的重要角色,不僅幫客戶解決配電與用電的安全隱患,也在內部建立完整的數位化分層推進架構,靠數位轉型,把傳產做出科技業的速度感。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智慧管理轉型獎-大型機構組首獎暨AI應用特別獎】中國信託銀行打造亞洲第一個法規報表虛實整合系統,讓RPA與AI和員工協作,大幅縮短過往繁瑣、容易出錯的法規報表申報流程,每年節省高達2,640小時的人工。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人資管理轉型獎-大型機構組首獎】國泰金控是五代混齡的職場,如何結合不同世代的強項,對齊價值觀,發揮員工協作最大潛力,成為人才管理考驗。國泰在關鍵的選、用、育、留四階段皆導入數據分析,提升員工體驗。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韌性供應鏈轉型獎-大型機構組首獎暨ESG特別獎】醫院的行政、診療系統大多已經數位化,但醫材的採購、帳目等流程卻仍仰賴人工與紙本,數據分散。亞東醫院將之系統化,不但加強管理效率,也提升醫療安全,更帶來永續價值。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醫療創新轉型獎-醫學中心組首獎暨AI應用特別獎】心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二位,但傳統的心電圖診斷往往不夠精確。三軍總醫院成功自建一座AI判讀平台,成為全球第一個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醫療AI工具。
企業一直都會將一些營運活動外包出去,但資訊科技的進步使企業能夠密切整合這些第三方服務。這不僅促成高度專業化的第三方服務,也催生出統籌各項服務的業者。到底這對企業會有什麼影響?企業又該如何做好準備?本文有詳細的說明。
要提升團隊的整體績效,不能只靠個人的聰明才智,更要靠團隊的集體智慧,而「超級促進者」就是激發集體智慧的重要角色。他到底有哪些卓越的技能,領導人又該如何培養自己或團隊成員成為超級促進者,本文介紹幾個具體的做法。
套餐、套票、套裝組、組合包,這些在各個領域都很常見的銷售策略,是應對當前高通膨的妙法。但是,這些綑綁銷售有哪些好處?該如何訂價?是否需要折扣?需要打包哪些產品或服務?本文都有詳細的說明。
蘇思柔成立水霖院,栽種天然有機的香草,製成精油提供給各大高級會所,靠2B業務成長到年營收8,000萬元。蘇思柔逐漸意識到2C的龐大商機,但3年前初試水溫的失敗經驗令她卻步。此時具有豐富海內外行銷經驗的徐智宸主動提出合作,想幫助水霖院建立消費端品牌。另一方面,一路扶持的天使投資人陳健宇則希望專心發展既有業務。眼見內部團隊也開始產生歧見,蘇思柔必須要有所決斷。
生成式AI威力強大,但也潛藏不少風險。企業在引進生成式AI時,必須妥善評估風險。但問題是:怎麼做?Adobe負責AI倫理的主管現身說法,介紹Adobe評估風險時所依循的4大原則。
愈來愈多公司使用AI聊天機器人與顧客互動,但結果往往不甚理想。許多消費者還是更喜歡和真人溝通。專家認為,問題不是出在技術,而是沒有掌握顧客心理。
有興趣或準備好接任執行長大位的人愈來愈少。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商業環境中,有志執掌大局的人究竟該培養哪些技能與行為? IBM前董事長、哈佛商學院前院長、光輝國際執行長,三位專家各自提出重點培養的項目,以及具體的培養方法。
愈來愈多人關注短期經濟數據,試圖用上月通膨或失業率預測股市漲跌;但企業盈餘本是落後指標,景氣與股價更未必同步。經濟趨勢難測,唯有聚焦企業長期競爭力,才是穩健投資之道。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