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人才發展顧問、能力測評專家、企業高階教練,致⼒於推廣「教練式領導」,具有超過15年以上的培訓與顧問諮詢輔導經驗,曾為Mercedes-Benz 台灣賓⼠公司、復盛應用科技、致伸科技、明基材料、緯創資通等多家企業執⾏⾼階教練專案。著有《馴心:東方哲思╳西方管理,百大企業搶著上的10堂教練領導課》,並主持Podcast心理健康類節目《糾結人》。
在過去,提升效率是主管最關注的事項之一,但隨著各種自動化與AI工具普及,領導者需要將關注焦點轉移到員工本身。當科技已經改變工作的型態,職場中是否存有人性的溫度,便是關鍵。
我們都很熟悉「斷捨離」的整理智慧,那你是否想過套用在帶領組織上?我們會直覺認為,如果組織運作出了問題,就要「加東西」來彌補,卻忽略「太多」才是大問題!那麼,你知道什麼是斷捨離的領導智慧嗎?
教宗方濟各過世,但他的人文關懷長存,包括他簡樸、謙卑的精神,猶為樹立典範。對照到領導力,我們可以看見,相較於權威與控制的傳統模式,愛與寧靜,及專注於當下,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是現今的領導人更需要的能量。
真正的領導不在於讓他人理解你,而是你能理解他人,用他人能接受的方式傳達資訊,並帶著他人共同看見更多可能性。這需要領導者打開「第三視力」,以同理心與EQ重新設計你的領導方式。這點在愈發難以預測的當代局勢中,猶為貴重。
全球局勢動盪,已給企業領導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川普的關稅策略更讓情勢雪上加霜。在這種關鍵時刻,與其咬牙苦撐,不如透過日本的「Ikigai」哲思心態,重新找回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
「不是我霸凌他,是他抗壓性不足。」「我們公司沒有霸凌問題,那只是主管的個別行為。」請注意,這些可能都是你對於霸凌的迷思。當AI逐漸改變工作模式,人類的價值愈發重要,管理階層也要將「怎麼對待員工、打造文明職場」視為關鍵課題。
隨著Z世代進入職場,世代摩擦愈加頻繁,「上一輩」的主管常感到年輕員工不懂應對進退的默契,個人行事風格強烈,欠缺「職場感」。這種世代理解差異導致的問題,該如何因應?
一位優秀人才總是完美達成組織設立的KPI,主管很滿意,準備給他升職加薪,沒想到他竟然拒絕了!還打算要離職?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員工努力達到KPI,非但沒有成就感,反而充滿疲倦感?問題的根源何在?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