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人才發展顧問、能力測評專家、企業高階教練,致⼒於推廣「教練式領導」,具有超過15年以上的培訓與顧問諮詢輔導經驗,曾為Mercedes-Benz 台灣賓⼠公司、復盛應用科技、致伸科技、明基材料、緯創資通等多家企業執⾏⾼階教練專案。著有《馴心:東方哲思╳西方管理,百大企業搶著上的10堂教練領導課》,並主持Podcast心理健康類節目《糾結人》。
「不是我霸凌他,是他抗壓性不足。」「我們公司沒有霸凌問題,那只是主管的個別行為。」請注意,這些可能都是你對於霸凌的迷思。當AI逐漸改變工作模式,人類的價值愈發重要,管理階層也要將「怎麼對待員工、打造文明職場」視為關鍵課題。
隨著Z世代進入職場,世代摩擦愈加頻繁,「上一輩」的主管常感到年輕員工不懂應對進退的默契,個人行事風格強烈,欠缺「職場感」。這種世代理解差異導致的問題,該如何因應?
一位優秀人才總是完美達成組織設立的KPI,主管很滿意,準備給他升職加薪,沒想到他竟然拒絕了!還打算要離職?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員工努力達到KPI,非但沒有成就感,反而充滿疲倦感?問題的根源何在?
如果你曾經塞在車陣中,望著癱瘓的交通動彈不得,那麼你可以想像一下,你的大腦也會「塞車」,而滿塞讓它難以運轉的,就是「數據」。當我們為了做決策而大量蒐集數據時,這種大腦壅塞、思考癱瘓的情況就會出現……
組織推動轉型變革,往往投入大量資源,卻收效甚微、甚至失敗。這很有可能是公司罹患「組織官能症」,即在長期標準化和制度化的發展中,組織趨於僵化、團隊喪失動力、員工虛應故事等徵兆。企業應改善這個問題,才能重新發動轉型引擎。
你的團隊總是很沉默嗎?開會時無人發言,任務出現了大家裹足不前,甚至缺乏創新的想法,眾人總是「沒有意見」。這樣的團隊陷入「恐懼失敗、害怕暴露弱點,因而產生抗拒與消極心理」的「恐弱」陷阱,領導人該如何扭轉這個僵局?
如果領導者過於權威,短期來看或許高效,但長期觀察,恐怕會導致「孤家寡人」的狀態,也就是領導人過於專斷,導致下面的人缺乏當責與創新的精神,只好辛苦地獨撐大局。如果您已經深陷其中,可用五個問題來調整領導風格。
在職場中,有一種情況令人頭疼,就是焦慮的老闆不斷追問與催促,讓整體團隊陷入壓力鍋。這種時候,運用「GROW模型」與老闆展開溝通,不僅能化解對方的不安情緒,也能促進主從雙方的良好關係。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