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數位貨幣的辯論中,小企業多半遭到忽略。小企業是經濟體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大家幾乎完全忽視了一點:小企業該如何從更好、更具競爭力的支付基礎設施中得到好處?小企業的利潤很小,與貸款組織議價時,難以獲得和大企業一樣的空間,而且各種讓顧客延遲付款的服務,讓他們遭受嚴重現金流的困境。諸般種種,數位貨幣去中心化且完全開放透明的特質,不失為一帖有效的解方。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商業模式畫布,這個包含九大關鍵要素的簡易圖表,大力協助組織勾勒和轉變本身的商業模式。那麼你是否想過,同樣的概念也可以套在數位轉型的規畫上呢?推動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推動業務數位轉型,兩者的做法有很多可以互相參考之處,這對於資源匱乏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更是一大助益。
雖然量子電腦的運作,如今還只能存在於實驗室中,但距離走進主流市場,已是指日可待。在此之前,企業如何因應這項技術可能帶來的破壞?我們回顧過往重大技術轉變的前例,發現在新舊技術混合的過渡時期,企業會運用結合新與舊的解決方案,在今天的現實和明天的潛力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資訊技術公司印福思(Infosys)就已經開始嘗試這種混合策略,讓我們看看它是怎麼做的。
賈雷德.斯帕塔洛(Jared Spataro)在微軟公司(Microsoft)帶領的團隊負責研究工作的未來;在他看來,實體辦公空間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資本。人與人實際在一起的時候,互動與對話會充滿各種訊號與線索,充實我們的「社會資本帳戶」。斯帕塔洛與他的團隊預測,相較於人與人親自見面時「相互傳輸訊號的數據量」,未來終有一天,通訊與生產力科技能夠提供相同的效果。
臉書、蘋果、亞馬遜、Google、優步(Uber)等頂尖公司,已經以驚人的速度創造了價值。這些公司大多是數位原生的多邊平台公司,善用人工智慧創造了巨大的優勢。傳統公司是否也有可能運用這種商業模式?本文以幾家成功轉型的傳統公司為例證,指出非數位原生的公司,或資源不那麼充裕的中型企業,可透過六個步驟達到轉型的目標。
現今許多企業都在追求數位轉型,那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又是什麼呢?
2014年,世界頂尖的領導力研究專家之一、哈佛商學院教授琳達.希爾(Linda Hill),近來的主要興趣,是關注組織如何進行數位化,以及為什麼有那麼多公司做不到。她也在本次專訪中,談到不斷演變發展的領導力法則,以及新冠疫情對勞動力的持久傷害。
本集來賓:全聯總經理室協理 初貴民
沒有工廠的製造業你見過嗎?成立不到十年的緯穎科技,飛快的成長速度讓不少企業望塵莫及,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即是數位轉型。
在由數位科技推動的世界中,變革與轉型是持續的,並沒有終點。組織領導人必須緊跟脈動,不斷地調整策略,並努力讓員工持續學習新的技能,與組織一同進化。想做到這些,「數位心態」必不可少,那麼,究竟什麼是「數位心態」?
可謂台灣非揮發性記憶體大廠的旺宏電子,能有今日輝煌的表現,背後的大功臣—旺宏電子的創辦人暨董事長—吳敏求先生功不可沒。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