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醫療供應鏈轉型新啟示:效率、病安、ESG三重突破

醫療供應鏈轉型新啟示:效率、病安、ESG三重突破

亞東醫院的採購數位化平台,將資訊先「集中管理」再「分流共享」,解決傳統供應鏈痛點(右為資材處主任辛和宗);蘇義傑攝。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韌性供應鏈轉型獎-大型機構組首獎暨ESG特別獎】醫院的行政、診療系統大多已經數位化,但醫材的採購、帳目等流程卻仍仰賴人工與紙本,數據分散。亞東醫院將之系統化,不但加強管理效率,也提升醫療安全,更帶來永續價值。

韌性供應鏈轉型獎,是去年鼎革獎新增項目,鼓勵各類型的企業與機構,透過數位轉型來提升供應鏈的靈活性及抗風險能力。之前得獎的均為一般企業,今年亞東醫院成為第一家獲獎的醫療院所,除了獲得首獎外,也同步奪得ESG特別獎。(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完整得獎名單請點此

醫院供應鏈管理的挑戰,其實遠比一般企業更複雜。院內需管理的物料超過3萬筆,範圍從最基本的衛生紙到高階醫療器材,且服務對象橫跨行政、臨床與檢驗等單位,管理上本就是一項大工程。

昔日繁瑣紙本,如今一鍵完成

亞東醫院資材處主任辛和宗指出,醫材物料管理強調「效率快」「量充足」及「能追溯」。像手術室、加護病房或急診等重點單位,除了配送效率外,更不能發生短缺,否則可能威脅病患的生命安全。另外則是要確保每一件物品都能精準追蹤來源與去向,一旦發現問題,能立即追溯並召回,這些都是醫療供應鏈與一般企業不同之處。

在尚未推動數位轉型前,亞東醫院面臨的問題是:高度仰賴人工與紙本,流程分散且資訊不透明。每個單位都有不同的請購流程與紀錄方式,而且都是紙本往來,不但容易出錯,也讓供應商與醫院雙方在對帳時容易出現遺漏與誤差。

6年半前,亞東醫院開始建構一套資訊化的核心平台,將請購、庫存、資產、財務等資料整合,再依照需求將資訊分送到院內各單位。也就是先集中管理,再分流共享,解決以往資訊混亂及流程分散的問題。

亞東醫院資材處副課長蔡宜芳強調,新系統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簡單好用」。廠商可以透過專屬的帳號,登入後即時查詢訂單,確認品項、數量與需求單位;院內同仁的請購流程也變得非常直覺,只要進入系統,選擇或搜尋所需物料,就能完成申請,「就像上網買高鐵票或購物一樣簡單。」辛和宗笑著說。

另外,不良品以往只能透過紙本通報,曠日廢時,如今可由系統直接回報,流程大幅簡化,讓醫療安全獲得更完善的保障。

系統化管理不浪費

這套系統還強化了請購資材的管理程序,能自動找出低週轉率的品項。蔡宜芳說,過去某些耗材可能長年堆在庫房,造成浪費。現在系統會主動警示,提醒相關單位處理及追查原因。

系統更兼顧到醫材物料的溯源需求。許多重要的醫療器材,像是心律調節器、人工髖關節等植入人體的物件,在生產時都會建立醫療器材唯一識別碼(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 UDI)。院方會將條碼中的資訊於亞東自建的「UDI醫材管理系統」建檔,未來物件使用在哪位病人身上,都能被完整追蹤。

像是食藥署不定期會發布醫療器材管理通報,若是器材有問題需要召回,醫院就能立即確認哪些病人受到影響,主動通知醫師、病人與相關單位。系統更與醫矚系統串接,當病人回診時,系統會自動提醒醫師追蹤病患目前的使用狀況,讓病人健康獲得更多保障。

永續與轉型兼顧

亞東醫院在導入新系統後,庫存成本下降近4成,訂單處理時間每週縮短三分之一,發票驗收平均時間也從14.4天縮短至4.6天;全院叫貨的平均作業時間,更從100分鐘下降到15分鐘,等同於每年節省240萬元人力成本。

供應鏈轉型也帶來永續成效。以2024年為例,與廠商線上議價的數量高達1,000件,省去廠商的交通往返、紙張消耗及會議場地的耗能,估計一年可減少 5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年度綠色採購金額更達 2,900餘萬元,年增率超過340%。

而不良品通報機制及UDI醫材管理系統,都能降低病安風險,獲得食藥署頒發特別貢獻獎。因此,亞東醫院這項專案也同步獲得鼎革獎ESG特別獎。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常說,創意或構想就像一顆種子,如果沒有落實,種子就只能悶在土裡熟掉,永遠不會長成大樹。因此他希望主管即使不懂技術,也必須保持開放心態,願意傾聽、支持與鼓勵創新,營造合適的環境,讓創新的種子茁壯。

【小檔案|亞東醫院】
成立時間/1981年
現任院長/邱冠明
總病床數/1,396床
員工人數/3,600人
同步獲得/智慧管理轉型獎-大型機構組楷模獎暨ESG特別獎,以及人資管理轉型獎-大型機構組楷模獎暨ESG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