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兩年舉辦一次的「台灣企業領袖100強」評比,在本期中隆重登場。經歷了兩年的疫情肆虐、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能存續並壯大的企業,它的領導人都有許多令人欽佩的表現。
兩年一度的《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企業領袖100強」,今年再度重磅登場!(調查/遠見民意研究調查、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翻開本屆百強領導人榜單,我們能否從各項財務指標的數字中,看出什麼獨特之處?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陳世哲,與台南大學管理學院的曹瓊文兩位教授,參與並協助本次調查,他們如何解讀這些數據,從中發現哪些特點?
第一份工作就與IC晶片結緣的蔡明介,這份熱情已經堅持半個世紀,其中有一半的時間帶領聯發科,並於今年榮獲「2022台灣企業領袖100強」第一名桂冠。蔡明介歷經三次關鍵轉折,皆從中收穫新的經營理念,如今面對劇烈動盪的市場,他有信心自己的團隊也能彈性應對。
在今年百強榜單上,航運業表現引人注目,尤其奪得總排行第三名佳績的長榮海運最具代表。總經理謝惠全雖謙虛表示「時勢造英雄」,但深究長榮的經營與布局,便可知傲人績效不全是運氣使然,而是在每個環節上,都有精準的判斷與決策。
連續三屆躋身百強領導人排行榜,韓家宇自覺「在農畜行業已是number one」,但他抱持「與時俱進」的策略持續進化,進軍時下最熱的植物肉與寵物食品市場,並將目光放遠,及早布局東南亞水產事業,養出眾多深具潛力的「未來小金雞」。
若問台灣企業家中,誰在永續議題上引領風騷,答案必然會包括海英俊。海英俊接棒台達董事長後,接續帶領公司從零組件供應商,轉向能源問題的解決企業,唱響「節能、環保、愛地球」的主旋律,成為ESG表現的模範生。
說到水泥,大眾心裡的印象就是:汙染、無生命、無人文美感,尤其近年暖化議題抬頭,水泥業更是背負破壞環境的原罪。堅信「未來是人類唯一目標」的張安平,立志要將台泥轉型為綠能企業,未來十年,我們可期待一個環境友善的永續品牌。(點此參考「2022台灣企業領袖100強」完整榜單)
傳統上來說,領導人通常會制訂一份長期的營運計畫,並定期監督各部門的績效。然而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這樣的做法只會落於人後。領導人必須更具彈性思維,將策略制定視為一個持續且動態調整的過程,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即便ESG已經成為每一位領導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但我們看到,多數企業不是採取成效有限的「改善措施」,就是將心思放在生產一份光鮮亮麗的報告書。如果領導人不打從心底將ESG目標與營運策略結合,任何行動都沒有意義。想要兼顧ESG承諾與財務指標,需要一場大膽的變革。
公司為了促進績效,會給每個部門不同的指標;但令人費解的一幕總會出現:各部門紛紛達標,顧客卻怨聲載道。究其原因,在於部門之間為了追求績效指標「自掃門前雪」,而一個滿意的顧客體驗,需要所有相關部門的齊心協作。本文透過一家公司的實際案例,說明部門績效與團隊協作如何兼得。
所謂的「社會契約」,是指個人為了融入某個社群,必須遵守的共識與準則;它不像法律那樣明文規定,而更傾向於社群集體的約定俗成,是一種「群體的默契」。大部分企業中的部門團體,多有保守、鄉愿、消極的社會契約,自然難以要求他們能有敏捷、協作、相互問責的表現。該如何改寫這份受到集體默認的社會契約?拉動組織的成長與創新?
富沅紡織成立四十年來,年營收曾達80億元,但這兩年業績驟降,董事長陳長興十分擔憂,因而考慮兒子陳建邦提議的數位轉型,打算在獲利較高的成衣部門,與技術純熟的織染部門中,挑選其中一個來試水;然而,織染與成衣兩位部門經理,皆表達各自的顧慮,態度不甚積極。眼見轉型勢在必行,陳長興必須要有一個抉擇。
相信每個人都會在工作時遇到「難相處」的人,對方要不是總與你唱反調,就是跟你價值觀不合,要不就是行為模式令人難以忍受;無論如何,你很難避免跟某個同事在共事過程中起衝突,但工作任務還是要達成,怎麼辦?
今年以來,《哈佛商業評論》從報導、評選,到慶祝創刊100年的大師演講與晚宴活動,經常圍繞此刻企業不能忽略的二大核心概念。
很多人都看過蜜蜂或蒼蠅在玻璃窗內努力往外飛,它沒意識到隔著一層玻璃,不斷碰壁還一直努力。它很忙,但那是盲目的忙,而且一定很茫然:我要去的地方,明明就在眼前,我這麼努力,怎麼就到不了?
通力(KONE)1910年自芬蘭起家,是歐洲電梯龍頭,在全球60個國家有超過六萬名員工,目前市值224億美元(資料日期:2022年8月15日),百年來四代僅專精單一事業領域相當少見,而其分家糾紛或可作為參考。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