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有句英文俗諺是這麼說的:「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那麼在領導管理上,這樣的思真的可行嗎?
知名全球品牌松下(Panasonic)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掌權近43年期間,為企業創造爆炸性的成長成績。而強人創辦人過世後的家族反撲與去家族化的無主摸索,可為台灣企業家參考。
Prada從第三代接手家族的皮具小店開始,征戰擴展成為國際奢侈品知名品牌,其多次嘗試上市,以及如何安排無意繼承家業的子輩接班,這些做法都是台灣企業家可以參考的個案。
如何找到接班人,是過去幾年來台灣企業界的顯學。今年1月9日到13日播出的《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就以「尋找接班人」為主題,分享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見解。這週主題的受訪者,則特別邀請台灣松下創立60年來第一位台灣出身的本土總經理——林淵傳。從2014年7月起,他擔任八年半總經理後,於今年1月1日退休。從被指定接班,到成功交棒給下一任,林淵傳的經驗,應可給許多公司參考。
經營已逾百年的德國瓦克(Wacker)不為人知,然而這個家族主宰了全球半導體關鍵材料,同時也是環球晶圓(GlobalWafers)國際收購案的主角。
美妝巨人雅詩蘭黛集團(Estée Lauder Companies),近來與法國勁敵開雲集團(Kering)搶購Tom Ford時尚品牌勝出,再下一城。家族透過上市併購快成長,但仍控股主導經營,是家族企業成功進入第三代的經典案例。
菲律賓有個混雜的發展史,歷經西班牙殖民、美國殖民,到近代獨立後國內獨裁政治,經濟發展如雲霄飛車上下擺盪。阿雅拉(Ayala)家族在混沌的政經環境中穩定成長184年,成為當地第一家庭,集團總市值353億美元。
通力(KONE)1910年自芬蘭起家,是歐洲電梯龍頭,在全球60個國家有超過六萬名員工,目前市值224億美元(資料日期:2022年8月15日),百年來四代僅專精單一事業領域相當少見,而其分家糾紛或可作為參考。
經營凱悅飯店的普立茲克(Pritzker)家族迄今120年,家族本想藉由信託協議永不分家,但卻在短短兩年內一個家族分裂成11個富豪,是用信託協議傳承的經典個案。
執行長宛如一間企業的門面,一言一行皆受到大眾與媒體的關注,因此若執行長出現舞弊行為,也會連帶破壞品牌商譽。不過這種個人行為有可能在事前就防範嗎?本文告訴你,請密切注意兩個要點,這是風險出現的徵兆!
約翰.懷海德(John Whitehead)與約翰.溫伯格(John Weinberg)一起經營高盛時曾寫道:「兩個腦袋總比一個腦袋好。」充分表達經營公司也能採取「共治模式」。誠然,普遍觀點認為執行長一個就好,但共同執行長的現象正在增長。不過,同一份權力要如何拆分給兩個人?本文分享成功祕訣!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