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績優領導人有何特質?

分析台灣百大領袖,解讀致勝因素

績優領導人有何特質?

績優領導人有何特質?

Golden Dayz/Shutterstock

翻開本屆百強領導人榜單,我們能否從各項財務指標的數字中,看出什麼獨特之處?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陳世哲,與台南大學管理學院的曹瓊文兩位教授,參與並協助本次調查,他們如何解讀這些數據,從中發現哪些特點?

績優領導人的特質有哪些?從本屆《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評選出的「台灣企業領袖100強」,可以得到哪些發現?

本次評選共考慮三大領導人的財務績效。包括任內市值成長金額、任內總股東報酬率,與任內平均每季EPS。本文選擇以三項指標中的EPS為標準,從一百位上榜名單中,進一步分析企業領導人的所有權、領導雙元性(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及人力資本特質,對於經營績效,產生哪些實質影響?

企業所有人兼任總經理,對績效有何影響?

本屆百大企業領袖中,47人是創業家本人,53人為非創業家本人。一般認為,大股東(如創辦人)如果直接管理公司,將對企業經營績效加分,但在這新出爐的百大企業中卻發現,非創辦人主管的公司,任職內平均每年EPS(8.80元)比創辦人的績效(7.20元)更佳。(見表一)

內圖

本次也分析,若同時擁有所有權與領導人雙元性(亦即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會產生什麼效益?本次百位領袖中,共90位持有公司股權,平均持股2.96%(最高持股達27.17%,最低持股為0.02%),僅10人未持有股權。領導雙元性方面,有84家公司的總經理和董事長不是同一個人,僅有16家企業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其中創辦人具領導雙元性的比例明顯較高,16位兼任中,創辦人就占了11位。交叉分析後發現,領導分權、董事長沒有兼任總經理的公司,每季EPS為8.19元,優於兼任者7.3元。

我們進一步比較企業領袖100強的人力資本與經營績效的關聯。

分析本次入榜名單,47位創辦人的平均任職年資達26.4年,明顯高於非創辦人領導人的平均年資15.9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創辦人的平均在位年資雖明顯較高,但任職內公司年平均EPS卻明顯低於非創辦領導人。

其次,再以畢業學校來看,百強領袖主要畢業母校(最高學歷)分布於台灣與美國,其中具有台灣的大學最高學歷者為58名,另外有31名最高學歷是畢業於美國的大學,不少領袖到美國進修碩士以上學位。分析發現,拿到美國學位的領袖,經營績效(平均每年EPS為12.03元)幾乎是畢業於台灣的大學兩倍(平均每年EPS為6.15元)。

進一步把國內外公私立大學與經營績效進行分析,發現百強領袖中雖以在台灣完成教育並具備創辦人身分的人數最高(共32人),但最高學歷畢業於美國私立大學的領導人,平均每年EPS明顯高於其他學歷背景的領導人(見表二)。這與美國排名在前的大學多是私立大學有關。

內圖

這與過去一份研究相似;該研究對象為1970年到2008年間曾出現在美國三本財經雜誌:《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財星》(Fortune)及《富比士》(Forbes)封面人物報導中的444位CEO。結果發現,擁有美國私立常春藤大學學士學歷的CEO在《財星》500的績效表現更好,他們領導的企業在投資人眼中,市值更高。

給領導人的三大觀察點

另外,本次分析也可提出三點提醒。首先,儘管百大領袖超過90%持有該公司的股票,這會督促他們盡心盡力發展公司,但仍須注意,擁有較多股權且擔任核心領導人的大股東,在不被小股東完全監督的情況下,可能做出損害小股東利益的決策行為。

第二,這百人中,仍然有47位是創辦人,但創辦人的經營績效(平均每年EPS)卻低於非創辦人,顯示創業家在績優表現的效應,有可能更適於解釋非上市、中小型規模的私人企業。但這需要進一步研究。

第三,人力資本是企業一項非常重要且難以模仿的資源,尤其是企業的領導人。本次發現,畢業於美國私立大學的領袖,績效顯著的高,可能的理由包括:在美國的求學經歷可能強化這些領導人本身的人力資本與社會網絡,當組織面對外部環境之高度複雜與不確定時,領導人具備的人力資本優勢,更有利於跨文化溝通、更即時掌握國際市場的趨勢與脈動,相關決策產生的績效也更佳。

本次分析最新的百大企業領袖背後的所有權、人力資本與績效間的關係,只是個開始。之後還可進行更多分析,以了解台灣企業績效與領導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