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暨常務理事,前法國巴黎銀行台灣區投行主管。
從一開始的隨身聽、CD播放器,到後來的PS遊戲機、個人電腦,SONY在二戰後成為巨頭企業。然而,早期的成功通常是後期轉型的包袱,其轉型過程中,在創新與成長間的取捨,值得台灣企業借鏡。
英國的英聯食品(Associated British Foods)是全球第二大糖和麵包酵母生產商,旗下擁有眾多知名品牌:如阿華田(Ovaltine)及唐寧茶(Twinings),其控股股東韋斯頓(Weston)家族是加拿大前三大富豪,其二代傳到三代的發展歷程與台灣家族企業目前面臨難題相似,值得參考。
從吃角子老虎機到家用遊戲主機,日本SEGA遊戲公司曾一度瀕臨破產邊緣。當時大股東兼會長大川功在危急時刻的個人捐款,讓SEGA免於面臨破產危機。對大股東來說,是以股東的利益優先,還是以企業的利益優先?從SEGA的例子來看,出發點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百事可樂(Pepsi-Cola)與可口可樂(Coca-Cola)是全球兩大可樂飲料,兩者有很相似的起源,從19世紀末由藥劑師在美國南部成立,後都被轉手發展迄今,其中百事可樂更是經歷兩次破產後,多次改變商業模式與競爭策略一路追趕,成為龍頭可口可樂的勁敵,其中多次嘗試不同的彎道超車策略,值得玩味。
隨著企業成長,轉型與併購已成為必經之路。在這些關鍵時刻,能否清楚掌握自身的優劣勢與市場處境,往往決定了企業的成敗。從啤酒起家的帝亞吉歐一路成長為威士忌龍頭,便是一個典型範例。
很多人去日本旅遊時,必逛的購物中心—永旺(AEON),其歷史可追溯至1758年;在歷經260年以上的轉折發展、三合一的歷史併購後,成為日本及亞洲最大的百貨零售企業之一。永旺集團如何透過合併,將規模做大,打造永續經營的策略?
企業在百年的發展進程中,或多或少會經歷高低起伏的不同週期。而碰到特殊情況時,大股東是助力或阻力,為企業百年發展的成敗關鍵。
在變化快速的這個時代,企業往往需要看清局勢,並順應趨勢才能成功存活。本文以雷史東家族為例,帶你了解家族企業如何做出決策。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