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
先賢說「千金難買寸光陰」,除了「時間比金錢更珍貴」,還有「時間的價值是錢買不到」的深層智慧,可惜現代人比先人更拚命地用時間去換取和積累金錢,成為金錢和物質的富翁,卻是時間和精神的窮人。
三年的全球新冠疫情,使「靜默放棄」(Quiet Quitting,或稱「在職離職」「安靜離職」)成為更受關注的議題:年輕人覺得努力工作沒有意義,連轉換工作也沒有意義,上班只為了薪資,只做到符合最低標準,基本上「人在心不在」,只是在「混日子」。
對企業而言,想在獲利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取得平衡,是件容易的事嗎?
很多人都看過蜜蜂或蒼蠅在玻璃窗內努力往外飛,它沒意識到隔著一層玻璃,不斷碰壁還一直努力。它很忙,但那是盲目的忙,而且一定很茫然:我要去的地方,明明就在眼前,我這麼努力,怎麼就到不了?
加薪和分紅(或獎金)是人才管理的重中之重,可惜只有極少數老闆和主管,能用心又有效地做好這件事。很多主管只是為分配而分配,他們也可能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往往只把重點放在「給多少」,其實「怎麼給」比「給多少」更重要。這就像請客送禮,除了請什麼?送什麼?送多少?更重要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重視。
決定正確與否,十分重要。與其埋頭在錯誤的道路上努力前進,不如在一開始就先冷靜與理性地,做出最合適的判斷。
突然倒閉的企業就如同被地震摧殘的高樓大廈,造成的社會成本可不小,就像大樓一樣,愈大的企業影響愈大。
領導者的經歷和人格特質,決定了他的視野與格局,也決定了他所領導的團隊及經營成果。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