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資深講師,也是社會影響力顧問公司FSG的共同創辦人,以及3SG合夥公司的影響力投資避險基金合夥人。
即便ESG已經成為每一位領導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但我們看到,多數企業不是採取成效有限的「改善措施」,就是將心思放在生產一份光鮮亮麗的報告書。如果領導人不打從心底將ESG目標與營運策略結合,任何行動都沒有意義。想要兼顧ESG承諾與財務指標,需要一場大膽的變革。
自聯合國於2015年公布17個「永續發展目標」以來,我們真的有朝這個方向實際努力嗎?還是浮於表面的呼喊口號與公關活動?例如,美國最大的50家企業中有27家明確聲稱,正在努力推進永續發展目標,但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在本身的核心業務活動中,採取任何不同的做法,以推動這些目標。如果不大幅改變路線,我們永遠不會在拯救地球的目標上取得進展。
今年初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當中,與會的全球領導人承諾要強化合作,解決目前世界面對的各種嚴峻挑戰。但這些大張旗鼓的宣示,最後實際成事的恐怕不會太多。因此,企業要有一套明確的策略,明定何時、在哪裡、如何發展目標遠大的結盟關係,以便在與他們公司連結最緊密的特定地區裡,針對特定議題推動進展。
企業有時必須與政府、非政府組織,甚至是競爭者聯手,以取得因社會進步而產生的經濟利益。但在追尋共享價值的策略時,常遇到障礙,因此必須訴諸「集體影響力」,匯聚生態系統中不同的角色,以促成變革,並發現商機。
由於資本主義制度備受抨擊,社會對企業的信任度也減弱,促使政治領袖制定削弱經濟成長的政策,企業界因而陷入了惡性循環。現在,我們必須重新界定企業存在的目的,而關鍵就是再造資本體制,並解放創新與成長的浪潮。
「企業社會責任」乍聽似乎與公司成長無關,甚至是衝突的。其實不然,公司可將社會責任融合在策略中,讓公司和社會彼此相依,而非互相摩擦,如此創造出來的成果將讓雙方互蒙其利,這是目前一般企業社會責任計畫望塵莫及的。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