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人為了管理,常用數字來衡量一切,但當心中只有獲利、股價、成長率等數字,往往會失去整體大方向。領導人必須超越數字的「硬性」指標,打造自己的軟性能力,才能建立真正卓越的企業。這期雜誌指出,領導人應從哪些面向來提升軟性能力。
決策複雜而困難,不僅過程中充滿不確定性,也不可能有人拿出完整而脈絡清楚的資料,供決策者參考。不過,決策者如能掌握「有益的衝突」、「考量對方意見」、「適時終結討論」等三個要點,就可望適時決策並有效執行。
領導人每天都會遇到四種讓人難過的事實:選項不夠、時間有限、層層過濾、慣性太重。但每種事實都有一線曙光,讓你有機會塑造價值觀和設定方向:單一選項累積成連貫組合、善用零碎時間、評論好消息、深入思考的時間。
想讓企業文化的變革持續下去,必須從目前發揮效果的少數關鍵部分著手,而不是馬上試圖做出整體的轉變。領導人如果改採這樣的想法及做法,就會發現,企業文化可以成為公司的主要競爭優勢,而不是導致變革失敗的阻礙。
企業不應指望完全由策略規畫人員包辦制訂策略的工作。不過,他們還是可以提供數據、幫助經理人策略性思考,並為組織的願景編排執行流程。因此,經理人與規畫人員應掌握自己的優勢,各自扮演好策略「研擬」與「分析」的角色。
要如何尋找最適合的生涯規畫路徑?作者與克里斯汀生合作設立投資公司,深諳「破壞式創新」,並確實應用在自己不斷變動的職涯上,從中得出四個成功法則:找出自己的需求、明辨自己的能力、跳進不同軌道、讓策略浮現。
理想上,好的投資人要提供資金、資訊和規範給企業。但實際上,許多股東沒有做到,結果造成企業與股東互相扞格。要改善這類公司治理的問題,就要區隔長期投資與短期進出的股東,並安排人執行股東沒做到的工作。
全球化的企業版塊,正逐漸位移。以往,歐美等已開發經濟體積極向外擴張,因為經濟風暴,腳步已然暫緩。於是,新興市場的多國籍企業崛起,但它們擴張的方向卻顯然不同:巴西這家大型美妝公司,就發現了鄰國市場之美。
「病毒式廣告」這種會讓大量觀眾決定和親朋好友共享的廣告手法,是數位行銷的聖杯。
以下這句格言歷史悠久:沒有壞宣傳這回事。但研究一致顯示,負面的新聞有害銷售。舉一個例子,有關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的負面宣傳,被認為導致他2006年推出的電影「不可能的任務3」(Mission: Impossible III )票房減少一億美元。
如果你要成立一個創新團隊,基本上,會需要有創意的人才。
全家便利商店於1988年成立時,整整落後對手十年。而創立後的十年間,全家也只設立了五百家店,但往後的三年,卻達到設立一千家店的目標。今年上半年,台灣總體零售業成長率只有約百分之二點多,全家6月份成長率卻能達到20%。
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風暴,都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尤其引發金融風暴的種種企業弊端,促使國內外各界對企業種種管理實務的批評與檢討。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暨執行長杜書伍,更早就開始探究管理制度的內涵和精神,他對於台灣主要承襲自西方的許多管理思維和實務做法,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經過調整之後,去蕪存菁,落實在聯強內部運作上。
由於經濟大衰退,這家連鎖超市今年業績不佳,原本每年有90%員工領得到獎金,今年可能沒有任何人領得到獎金。於是問題來了,如果發不出獎金,應該如何換個方式,來表彰員工多付出的努力,以免打擊士氣?
過去十年來,職場世界變化劇烈。企業日益全球化,員工團體也比以往更為多元。企業組織架構不再那麼階層分明,而是更重視協調合作。另一方面,現在辦公室幾乎都有網路連線,因此,充斥著各種讓人分心的科技產物,多到20世紀主管難以想像的地步。我們請來幾位長期關注跨文化溝通、資訊網絡、注意力研究的專家,請他們談談企業主管應培養哪些技能,才能因應這些新挑戰。以下是他們的談話內容。
一般來說,成功創業家的行動都很迅速,他們會由小處著手,有效率地推動計畫。同樣的道理,你也可以在組織內效法這套成功的做法。換句話說,如果想要推動新專案,與其讓進度一直停留在「分析」階段,還不如放手去做!
本文由杜邦執行長艾倫.古曼現身說法,敘述杜邦的高階主管團隊,如何在努力了六個月之後,終於促成這筆交易:以七十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丹麥的Danisco。她闡述過程中的挑戰與機會,說明企業併購時一些經驗與教訓。
競爭者間的攻防交戰是企業經營實務與常態。蘋果一方面在美國控告宏達電(hTC)侵犯他的智財權,企圖禁止宏達電手機在美國銷售,另一方面又花費台幣18億元購買大陸唯冠的iPad商標,以期順利進入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展現企業間的動態競爭過程。
1997年,他提出「破壞性創新」理論,就連葛洛夫及賈伯斯也奉為規臬;2012年,他又首創將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套用在人生規畫上;這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五度榮獲「麥肯錫最佳論文獎」得主、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在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或許,你我的人生選擇將因而改變。
高雄的新興國中與劍橋的哈佛,有太平洋的阻隔。尤虹文,15歲的國中女生,要以天賦、決心,「為夢想單飛」來跨越。十年後的她,進入了頂尖的哈佛與茱莉亞,已為自己大提琴的音樂世界,在西方與東方,開拓了一片燦爛的天空。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