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發動關稅戰,全球企業如坐針氈!高度的不確定性,讓企業在策略規畫上無規則可循,尤其是一條關稅命令,就足以打亂整條供應鏈,引發營運危機。面對這種難以預測的局勢,企業領導人需要重新盤點供應鏈遭遇的挑戰,並採取策略,抵禦關稅戰帶來的強烈震盪:(1)重新檢視產品原的證明文件;(2)評估遷移製造地的可行性與彈性;(3)重新思考業務往來的貿易區域聯盟。
【#125-5】本集來賓:桃園市長 張善政
【#125-2】一昧逃避是面對未知的唯一解答嗎?
【#125-1】不確定性是我們生活中的常客,多數人抗拒不可控的情況出現,卻忽視風險伴隨而來的是新的可能性。
在這個充斥不確定性、並強調包容性的大環境中,領導人需要建構三大領導心態:心流領導力、反應領導力、即時領導力。想讓自己具備優秀的領導力,領導人除了提出願景、協調團隊努力達成願景,還有一項必要的能力:對正在發生的事件做出適當反應,即「反應領導力」。但事件眾多,領導人無法樣樣投注全部心力,應該如何應對才好?
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發生劇變,你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適應」現實?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牛津大學心理學權威伊蓮.福克斯(Elaine Fox)建議我們培養「心適力」,重拾停滯已久的心理靈活性,讓自己能隨時準確覺察情緒,在人生的賽局中永遠保持顛峰狀態。
美國的中階市場,大約占私部門國內生產毛額和就業人數的三分之一。如果這些中型企業自成一國,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然而在疫情中,中階市場承擔巨大壓力,不過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比起大型與小型企業,中階市場的表現是最好的,最具復原力。然而許多中型企業的領導人,並沒有認知到這點,因此還未能發揮更多的市場能量,如果能即刻採取措施,就能獲得優勢。
台灣防疫進入2.0階段,戰略思維要調整為疫情維持可控、民生運作逐步復甦,而政府要如何協助產業復甦、企業加速復工、擴大經濟重建,更是需要多面向考量與討論。
與顧客保持良好的人性化互動,是中型企業銷售人員的優勢,但在沒辦法面對面互動的疫情時代,該如何繼續維持顧客關係?削價競爭,無法與資源更豐富的大型企業抗衡,但中型企業仍有致勝法門。隨著消費者愈來愈習慣使用數位科技,中型企業也應善用這點,使顧客關係更緊密、更節省成本,並擴大業務的地理範圍。這不是疫情下的權宜之計,哪怕疫情過後,這種新銷售方式也會成為常態。
在疫情爆發初期,有一派觀點認為,某個治療HIV患者的藥物,也能用於醫治新冠肺炎,導致許多機構向嬌生公司大量下單。訂單激增原本是好消息,但對治療新冠病情的需求如果過多,恐怕會影響原本給HIV患者的供藥量。這有點類似經典的列車難題,不管選擇哪一邊,都會面對道德困境。嬌生的醫療長在當時必須面對這項兩難抉擇,她會怎麼做呢?
疫情警戒逐日升溫,我們每天都無法確定生活會受到什麼影響與改變,此時,領導人是否有安然度過變化、不確定性與破壞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作者提供六項策略,協助領導人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刻掌握方向:(一)接受不適感;(二)區別「繁複」與「複雜」的差異;(三)不求完全做好,只求有進步;(四)別急於下結論;(五)多徵詢意見;(六)用更宏觀的角度做判斷。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