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並擔任哈佛商學院實務教職員主任。
「你知道這個產品在亞馬遜上賣多少錢嗎?」這句插在YouTube廣告中的台詞因為出現太頻繁,曾在網上形成熱議,也從側面反映大多數商家的困惑:我是否要進軍亞馬遜?又該怎麼活用平台的資源,而非反受其害。從上架前的決策到上架後的挑戰,賣方如何衡量其中利弊?
「直接對消費者」(DTC)是根基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創新商業模式,2019年初起,DTC品牌吸納的創投資金,高達80億到100億美元。但隨著既有業者加入競爭,DTC喪失先行者優勢。原先挑戰傳統行銷原則的創新方式,反而成了成長路上的絆腳石。DTC品牌該如何進化,在市場持續前進?
法尼爾銀行聚焦服務被大型銀行忽視的中小企業主,並尊重一線員工的主觀判斷,以有溫度的服務馳名。發展至今,為了在市場突圍,引入新科技勢在必行,但多數員工不信任新技術,反而影響士氣。以科技驅動與以人為本的服務,只能二選一嗎?
現在的新創公司了解,Instagram上的廣告和影響力人士促銷活動,能為你拓展的版圖有限。在歷經十年之後,第一代的「直接面對消費者」(DTC)創新做法,現在已經不新鮮了。DTC是某個特定時刻的產物,在當前的環境下,這個模式已經無法持續。因此,目前若要成功,就必須理解長青企業的基本原則,也要洞悉DTC模式以哪些持續存在的方式,永遠地重塑了產業。
為取得最高獲利,應強化「服務─利潤鏈」的各個環節:內部服務品質影響員工滿意度、滿意度影響忠誠度、忠誠度影響生產力、生產力影響外部服務價值、外部服務價值影響顧客滿意度、滿意度影響忠誠度、忠誠度影響成長與獲利。
當主管給你互相矛盾的訊息時,該怎麼辦?採取行動前,你必須先思考自己面臨了兩大挑戰:一、在你被要求同時執行兩件相互矛盾的事時,你具體該做些什麼才能拿出成效? 二、你能否想出一個辦法,使你的上司更想要幫助你?
近來有研究證實,任職於大企業內的創業者(以下簡稱EI,entrepreneur inside),新創業時的「行動-學習-建設」(act-learn-build)概念和一般創業者大同小異,但在其他方面就有相當大的不同。EI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很少(或是完全沒有)同事能夠和他們互相討論、探討想法,或是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企業該如何讓內部創業家把構想付諸實現,同時把他們個人和組織面臨的風險都降到最低?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