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橫掃全球一年之後,企業界似乎終於重啟對未來的努力。9月上旬由麥肯錫顧問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這一年來,預期公司獲利會止跌回升的美國企業高階主管,最近首次超過預期獲利持續下跌的主管。更重要的是,企業除了持續控制成本之外,產品開發和長期規畫再度成為企業優先要務。
策略是企業持續經營的重要關鍵。因為如此重要,大多數高階主管覺得,策略不是三言兩語就說得清的。其實不然,如果無法用清楚、簡單的語言說明策略,可能會導致無力執行,不但折損員工生產力,公司也無法長久經營。
企業愈來愈擅長讓顧客免費做一些事:自己加油、自行結帳,以及上網填表格。在上述各個情況中,買賣雙方都明顯受益,而顧客也默許某種價值交換:「如果你給我折扣,我就自己加油。」
74歲的篠原欣子,是日本商界的傑出人物。她創辦臨時人才公司(Tempstaff),從事人才派遣業,遊說政府廢除阻礙人才派遣業發展的法規,為日本民眾(尤其是女性)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擅長經由創新,而不是併購來創造成長的全球型企業,往往會集中心力在少數突破性的點子上。它們會選出市場潛力最大的創新提案,然後集中資源,發展這些構想。
財務知識不足有關係嗎?就經理人而言,當然有關係。掌握不了商業溝通的語言,自然很難在討論績效時貢獻什麼洞見,在組織內部也難有升遷機會。本文提供三題簡單的財務智商小測驗,供你檢驗自己是否具備重要的財務常識。
好像突然間,顧客對價值敏感起來了;同時,新興的低價競爭對手又緊追不捨。在這個搶占市場的關鍵時刻,你該祭出打手品牌嗎?這樣的策略,是高招還是險招?本文列出五大風險,提醒你不要還沒傷到對方,就先傷了自己。
數十年來,奇異跟其他行銷全球的製造商一樣,都採取「全球在地化」的方式,修改本國的產品規格,銷往世界各地;現在,為了搶占成長市場,並防堵新興國家企業坐大,奇異反向而行,先為新興市場量身開發新產品,再回銷本國。
人們在探討金融危機和風險管理時,都會針對衍生性金融商品提出一些推測和理論。其中最有資格針對這個 主題發表卓見的,就是羅伯.莫頓這位現代風險管理的奠基者,他是哈佛商學院校聘講座教授,曾獲得1997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莫頓得獎的原因,是他設計出新的衍生性商品評價法。他在1973年發表這個評價法,到目前為 止,衍生性商品的市場呈現爆發性成長,至今未到期合約的名目價值,估計超過五百兆美元。以下是《哈佛商業 評論》英文版資深編輯大衛.錢比恩(David Champion)最近專訪莫頓教授的內容,經過編輯之後,呈現如下。
儘管在前一陣子,消費者的信心好像提升不少,市場景氣也頗有復甦的態勢。但目前財務困頓的消費者愈來愈多,使用信用貸款的情況也隨之增多,當然,用完額度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公司應該試著算算因而承受的風險程度。
不要以為自家企業家大業大,就不會受詐欺行為威脅;也不要把風險管控這麼重要的事,完全交給基層。要完全避免企業詐欺發生,高階主管必須親自監督、時時檢討,才能防範於未然。
網路發達,加上全球化的風行,幾乎無法預測的所謂「黑天鵝事件」,發生頻率愈來愈高,也逐漸形成主宰企業成敗的力量。身為企業的風險管理者,與其一味幻想可以預測未來、防堵危機,不如設法減少這些威脅帶來的影響。
經過這一波金融風暴,企業風險管理儼然成了顯學。既然這場風暴的形態史無前例,是否就表示沒有任何線索可事先測知風險,也無法預防或控制風險?面對這個風暴後的新世界,五位專家教你因應與掌握風險的大策略。
專業的服務公司,通常會有全天候隨傳隨到的文化;尤其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時刻,更須如此。然而,員工就完全不能休假嗎?當然不是。有一家管理顧問公司就採用新的做法,嘗試推行輪休制度,結果績效反而變得更好。
良好的評量系統,能為公司找到未來的方向。然而,什麼是最好的績效評量系統?要讓「客觀」的數據凌駕其他指標,還是廣納多元的衡量標準?為什麼表現優越的公司,會陷入績效評量的陷阱?
從挖掘球星,到建立得勝機率最大的陣容,美國職棒的做法都與商場布局不謀而合。如果棒球隊能因做好統計分析而贏球,企業的創新者應該也辦得到。負責提出促進公司成長構想的高階主管,可從球團總經理的盤算中,找到商場的致勝關鍵。
在以中高階產品為主的市場中,低價品牌往往能夠另闢蹊徑,趁領導品牌無心經營低階市場的機會崛起。高價品牌是否該推出平價的「打手品牌」加以阻絕?低價品牌如何趁勝追擊,而不只是曇花一現?
駭客攻擊,不再只是為了炫耀電腦功力的怪異行徑,還進化成勒索取財的犯罪行為。一家運用資訊科技成功轉型的醫院,就這麼成為歹徒覬覦的目標。勒索者癱瘓了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讓病人的生命岌岌可危。醫院該向歹徒屈服嗎?
急著揀便宜收購別家公司嗎?別急!雖然在景氣緩慢復甦的今天,併購似乎是明智的做法。但其實,一樁成功的企業合併案,不只是財務上划不划算,想在合併後產生加乘的綜效,更要懂得整合人才,那比計算數字更重要,也更難。
史丹福大學(Stanford)生物學家黛博拉.高登(Deborah Gordon)在《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上一篇討論「群體效應理論」(swarm theory)的文章中指出:「如果你觀察一隻螞蟻嘗試做某件事,會對牠的笨拙留下深刻印象,螞蟻並不聰明……但蟻群卻很聰明。」如果你知道群眾智慧與群體智力背後的含意,或許會點頭同意。
接受派駐海外的管理工作,可以為自己的經歷加分,等於是朝領導人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不過,要做好這份工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畢竟,身處在新的文化與法規環境下,要如何承擔起管理職責,就是一門困難的課題。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